来源:复禾健康
133人阅读
糖尿病脚上起水泡可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消毒处理、使用抗生素软膏、穿戴减压鞋具、必要时外科清创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足水泡通常由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感染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糖持续高血糖会损害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感觉减退和局部微循环障碍。患者需严格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物。每日记录血糖值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显著降低足部并发症风险。
2、局部消毒处理水泡未破损时可用碘伏溶液消毒周围皮肤,已破溃者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操作前需清洁双手并佩戴无菌手套,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每日更换1-2次,观察有无渗液增多或异味等感染迹象。
3、使用抗生素软膏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表现为创面红肿、脓性分泌物。用药前需清除坏死组织,薄层涂抹药物后包扎,疗程一般5-7天。严重感染需配合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等全身用药。
4、穿戴减压鞋具定制糖尿病专用鞋可减少足底压力,预防水泡复发。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避免赤脚行走。每日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新鞋需逐步适应穿戴时间。合并足畸形者需使用矫形器,压力点处可加硅胶垫分散负荷。
5、外科清创对于深部感染或大面积坏死组织,需在手术室行清创术。清除失活组织后可能需负压引流治疗,严重骨髓炎患者可能需截趾手术。术后需加强换药和营养支持,监测创面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皮瓣移植修复。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并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间清洁。修剪指甲时避免过短,发现胼胝或鸡眼应寻求专业处理。冬季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选择浅色袜子便于观察渗液。定期至内分泌科和足病门诊随访,建立完整的足部护理档案。饮食上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