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52人阅读
胰腺癌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以及接触化学致癌物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胰腺癌可能与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炎症刺激、代谢异常及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能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表现。
1、遗传因素约10%的胰腺癌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BRCA2、CDKN2A等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这类患者通常发病年龄较早,可能伴随其他家族肿瘤史。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腹部影像学筛查,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
2、长期吸烟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吸烟量与患病风险呈正相关,戒烟10年后风险可降至接近非吸烟者水平。临床常用吉西他滨注射液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行化疗。
3、慢性胰腺炎长期炎症刺激导致胰腺组织反复修复,可能引发KRAS基因突变。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癌变风险显著增高,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治疗可选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疼痛严重时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控制症状。
4、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环境可能促进癌细胞增殖,病程超过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增加。部分患者以新发糖尿病为首发表现,伴有快速体重下降。血糖控制可选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但需警惕该药可能掩盖早期癌变症状。
5、化学致癌物长期接触β-萘胺、联苯胺等工业原料的职业暴露人群风险增高,这些物质通过代谢活化产生DNA加合物。相关从业人员应做好防护,定期体检。晚期患者可考虑使用厄洛替尼片等靶向药物,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预防胰腺癌需保持健康体重,避免高脂饮食,每日摄入500克以上新鲜蔬菜水果。45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建议选择增强CT或MRI。出现不明原因上腹痛、血糖波动、消瘦等症状时须及时就诊,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