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丹毒致病菌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丹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丹毒患者需注意皮肤防护、规范用药和定期复查。

丹毒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常见于下肢和面部。患者应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摩擦,防止继发感染。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有助于减少局部刺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氨苄胶囊或红霉素肠溶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或红肿扩散应及时就医。下肢丹毒患者可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足癣或皮肤破损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灶。

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并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主要包括宿主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皮肤黏膜屏障破坏、侵入性医疗操作以及基础疾病影响。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时,可能使原本无害的共生菌转化为致病菌。

1、宿主免疫力下降

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是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核心条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可导致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使卡氏肺孢子菌、隐球菌等机会性感染风险显著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会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增加曲霉菌感染概率。

2、菌群失调

广谱抗生素使用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后,艰难梭菌、白色念珠菌等耐药菌可过度繁殖。肠道菌群紊乱时,大肠埃希菌可能从结肠移位至泌尿道引发感染。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导致胃酸减少,使口腔菌群定植于胃部。

3、皮肤黏膜屏障破坏

烧伤、手术切口或留置导管破坏物理屏障后,表皮葡萄球菌可侵入血流。气管插管损伤呼吸道纤毛功能,使铜绿假单胞菌易在下呼吸道定植。导尿管使用会破坏尿道黏膜完整性,增加尿路感染风险。

4、侵入性医疗操作

中心静脉置管可能将皮肤表面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带入血液循环。腹腔穿刺后,肠道内的肠球菌可能移位至腹腔引发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易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5、基础疾病影响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分流使肠道细菌绕过肝脏过滤直接入血。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黏膜炎可成为细菌入侵门户。慢性肾病尿毒症毒素会抑制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维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条件致病菌接触机会。均衡饮食可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感染指标。出现持续发热、局部红肿等感染征象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和针对性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须严格遵循医嘱。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丹毒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丹毒患者饮食需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丹毒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淋巴管炎症,饮食调理主要有避免海鲜发物、控制高盐饮食、增加水分摄入、补充维生素C、限制酒精摄入等要点。

1、避免海鲜发物

虾蟹等海鲜及牛羊肉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丹毒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异种蛋白可能通过受损皮肤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急性期应选择鸡肉、鸭肉等低敏肉类,烹饪时需彻底煮熟。

2、控制高盐饮食

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含钠量较高,可能加重局部组织水肿。丹毒病灶周围常见淋巴回流受阻,过量钠离子摄入会加剧水分滞留。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可选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3、增加水分摄入

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促进毒素排泄。发热患者可通过淡茶水、稀释果汁补充电解质。但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入水量,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建议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4、补充维生素C

新鲜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增强毛细血管韧性。西兰花、猕猴桃等食物所含抗氧化物质可减轻炎症反应。每日摄入300克以上深色蔬菜,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高糖水果摄入量。

5、限制酒精摄入

酒精会扩张血管加重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治疗期间饮酒可能降低抗生素疗效,增加双硫仑样反应风险。痊愈后三个月内仍需控制饮酒量,每周不超过100毫升酒精量。

丹毒患者除饮食调整外,需保持患肢抬高休息,避免搔抓皮损部位。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局部可冷敷缓解疼痛。按时服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疗,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淋巴回流,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情反复。出现寒战高热或皮损扩散时需立即复诊。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新生儿泪囊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什么?

新生儿泪囊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致病菌可能通过产道感染或环境接触侵入泪道,主要与泪道发育不全、免疫系统不成熟、分娩方式、卫生条件及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1、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定植于皮肤和黏膜表面。该菌可通过产道分娩或护理人员接触传播,其产生的毒素和酶类易引发泪道黏膜炎症。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免疫屏障薄弱更易感染,典型表现为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增多。

2、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作为呼吸道常见致病菌,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至新生儿眼部。该菌对未完全开放的鼻泪管具有较强侵袭力,感染后易形成黏液脓性分泌物堵塞泪道。患儿常伴有结膜充血和反复溢泪,严重时可继发结膜炎或眶周蜂窝织炎。

3、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在未接种疫苗的新生儿中致病率较高,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导致泪道持续性感染。细菌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密切接触侵入,临床表现为黄色黏稠分泌物和泪囊区压痛。该菌感染易合并中耳炎或鼻窦炎等相邻器官炎症。

4、泪道发育因素:

约30%新生儿存在鼻泪管下端Hasner膜未破裂的生理现象,形成封闭环境利于细菌繁殖。早产儿泪道结构更不完善,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差,使得条件致病菌如卡他莫拉菌等更易定植,需通过泪道按摩促进膜性闭锁开放。

5、护理相关风险:

分娩时母亲生殖道菌群污染、不洁手部接触或共用毛巾等均可引入致病菌。母乳喂养时未清洁乳头、过度擦拭眼部等操作可能破坏眼表微环境,增加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风险。保持脐部及眼部清洁是重要预防措施。

对于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建议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由内眦向外轻柔清洁眼周,避免分泌物堆积。哺乳前母亲应彻底洗手并清洁乳头,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以减少病原体传播。若保守治疗两周无改善或出现发热、眼睑硬肿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行泪道冲洗或探通术。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A可通过喂养增强婴儿黏膜免疫力,适当增加维生素A摄入也有助于上皮修复。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原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原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肠球菌及厌氧菌。

1、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当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时可移位至腹腔引发感染。该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2、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常见于呼吸道和消化道,通过血行播散或直接扩散导致腹膜炎。该菌易形成生物膜,增加治疗难度,需联合使用穿透性强的抗生素。

3、链球菌:

以化脓性链球菌多见,多来源于女性生殖道感染扩散。该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导致全身炎症反应,需早期足量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

4、肠球菌: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常见于腹腔感染,尤其好发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需联合用药并延长疗程。

5、厌氧菌:

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形成协同致病作用。治疗需覆盖厌氧菌的抗菌药物,必要时进行腹腔引流。

预防原发性腹膜炎需加强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管理,保持皮肤黏膜完整性,避免肠道菌群失调。高危患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需警惕耐药菌产生。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适量补充益生菌,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腹腔穿刺检查。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膀胱癌 低钾血症 粉刺样痣 神经鞘瘤 结缔组织病 基底细胞癌 慢性蝶窦炎 溶血性黄疸 痛性肌痉挛 慢性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