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34人阅读
尾骨骨裂可通过卧床休息、冷敷热敷交替、使用镇痛药物、佩戴护具、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尾骨骨裂通常由跌倒撞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分娩创伤、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1-2周,避免久坐或压迫尾骨区域。选择侧卧姿势减轻局部压力,使用环形坐垫分散臀部受力。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15-20次。
2、冷敷热敷交替受伤48小时内每2-3小时冷敷15分钟,使用冰袋包裹毛巾防止冻伤。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温度不超过40℃,每日3次。冷热交替可缓解肿胀疼痛,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3、镇痛药物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疼痛可能需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或氨酚羟考酮片,但须警惕便秘等副作用。药物使用不超过7天。
4、佩戴护具定制尾骨减压护具可减少活动时骨骼摩擦,选择记忆棉材质的U型坐垫。护具需每天佩戴8-10小时,持续4-6周。如出现皮肤压疮需调整松紧度,夜间睡眠时可暂时解除。
5、手术治疗严重移位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尾骨切除术,采用局部麻醉下经肛门或臀部入路。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可能影响盆底肌功能。
恢复期间应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西蓝花,每日保证800-1000mg钙摄入。避免骑行、滑雪等高风险运动,如厕时使用坐便器减轻腹压。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麻木或排便困难需及时复诊。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并用枕头支撑腰部,可缓解夜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