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85人阅读
用棉签掏耳朵导致出血可能与操作不当、耳道损伤、外耳道炎等因素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用力过猛、棉签使用错误、外耳道皮肤破损、外耳道真菌感染、鼓膜穿孔等。
1、用力过猛掏耳朵时用力过猛容易划伤外耳道皮肤。外耳道皮肤较薄且神经丰富,棉签头端较硬或反复摩擦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轻微出血时可先用干净棉球轻压止血,避免继续刺激耳道。若伴有疼痛或持续渗血,需就医排除深部损伤。
2、棉签使用错误棉签直径过大或材质粗糙会增加耳道摩擦。部分人习惯将棉签深入耳道内部,可能触及鼓膜或损伤耳道弯曲处黏膜。建议选择儿童专用细轴棉签,仅清洁耳廓及外耳道口1厘米范围内。出血后应立即停止操作,观察是否伴随听力下降。
3、外耳道皮肤破损频繁掏耳会导致外耳道皮肤角质层变薄,出现微小裂口。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更易出血。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若出血量较多或形成血痂阻塞耳道,需耳鼻喉科医生进行专业清理。
4、外耳道真菌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会使耳道皮肤充血糜烂,轻微触碰即可能出血。典型表现包括耳痒、脱屑及黄褐色分泌物。确诊需通过耳内镜检查和真菌培养,治疗可选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或克霉唑溶液,配合硼酸酒精滴耳液抑制真菌繁殖。
5、鼓膜穿孔棉签插入过深可能刺穿鼓膜,表现为突发剧痛伴鲜血流出。急性穿孔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擤鼻,多数可自愈。若穿孔超过3个月未愈合或伴有耳鸣,可能需行鼓膜修补术。禁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耳毒性药物冲洗。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耳垢具有自洁功能,正常情况下无须特殊清理。洗澡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水分。若出现耳闷、听力减退等症状,建议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耵聍取出。耳道出血后1周内禁止游泳,防止污水引发感染。儿童及老年人掏耳需由家属协助,使用发光耳勺配合可视化操作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