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18人阅读
冠心病患者服药后出现心肌梗死可能与药物副作用、用药不当或疾病进展有关。冠心病治疗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1. 药物副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影响心肌供血。这些副作用可能间接增加心肌梗死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肌酸激酶、肝功能等指标。
2. 用药不当硝酸甘油片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冠状动脉灌注不足;美托洛尔缓释片等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用易引发反跳性心绞痛。不规范用药会打破心肌氧供需平衡,诱发急性冠脉事件。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 疾病进展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加重时,即使规范用药也可能发生斑块破裂。这种情况与药物无关,而是疾病自然进展结果。需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4. 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存在抵抗现象,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基因检测可发现CYP2C19慢代谢型等特殊情况,此时需更换替格瑞洛片等替代药物。
5. 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钠片与胺碘酮片联用可能增强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地尔硫卓缓释胶囊与辛伐他汀片合用可能升高血药浓度。多种药物联用时应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冠心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时应立即就医。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药物调整必须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决定,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