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64人阅读
宿醉的感觉通常由酒精代谢产物蓄积、脱水、低血糖、睡眠紊乱和胃肠刺激等因素引起。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乙醛,过量饮酒会导致乙醛堆积,引发头痛、恶心等症状;同时酒精利尿作用导致脱水,加重疲劳和头晕;酒精还会抑制肝糖原分解,造成低血糖反应;饮酒后睡眠质量下降以及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均会加剧不适感。
1、酒精代谢产物蓄积饮酒后乙醇在肝脏中经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当饮酒量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时,乙醛在体内蓄积。乙醛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导致搏动性头痛,同时刺激交感神经引发心悸、出汗等症状。长期酗酒者可能因乙醛脱氢酶活性降低而更易出现宿醉反应。
2、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酒精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排泄量。每摄入10克酒精可额外排出100毫升水分,同时伴随钠、钾、镁等电解质流失。脱水会导致口渴、乏力,电解质失衡可能引起肌肉痉挛和心悸。饮酒后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比单纯喝水更能缓解症状。
3、低血糖反应酒精代谢会消耗大量辅酶,干扰肝糖原分解过程。健康成人空腹饮酒后2-4小时可能出现血糖低于3.9mmol/L的情况,表现为手抖、冷汗、烦躁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糖尿病患者饮酒后低血糖风险更高,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4、睡眠结构破坏虽然酒精能缩短入睡时间,但会减少快速眼动睡眠期,使睡眠呈现碎片化。饮酒后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加,深睡眠时间减少,导致醒后疲倦感。这种作用与酒精干扰γ-氨基丁酸受体有关,即使睡眠时间足够仍会感到精力未恢复。
5、胃肠黏膜损伤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可能引发胃炎样症状。饮酒后恶心、呕吐、胃灼热感多与此相关。长期饮酒者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更易出现消化道出血。饮酒前进食乳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可减缓酒精吸收速度。
预防宿醉需控制饮酒速度与总量,避免空腹饮酒,选择酒精度较低的饮品。饮酒期间每杯酒精饮料搭配一杯水,睡前补充500毫升淡盐水。出现严重呕吐、意识模糊等酒精中毒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可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奶蓟草提取物,但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饮酒频次与单次饮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