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49人阅读
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早期可能出现腹痛、骨痛、眼球突出等症状,进展期可表现为发热、贫血、皮下结节,终末期常见呼吸困难、瘫痪等表现。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多起源于肾上腺或交感神经链,主要症状包括局部肿块压迫症状、肿瘤转移症状及全身代谢异常表现。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疼痛、异常肿块或发育迟缓,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至儿科或肿瘤科就诊。
1、腹痛腹痛多因腹部原发肿瘤压迫所致,常见于肾上腺或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生长可导致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疼痛部位是否固定,避免误判为胃肠炎。确诊需通过腹部超声或CT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化疗方案。
2、骨痛骨痛提示肿瘤可能发生骨骼转移,多见于骨盆、脊柱和长骨。患儿可能出现夜间痛醒、行走困难或病理性骨折。这种疼痛通常对常规止痛药反应差。建议家长发现孩子拒绝活动或哭诉肢体疼痛时,及时进行骨扫描检查。临床常用伊立替康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进行化疗,严重骨破坏可考虑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质破坏。
3、眼球突出眼眶转移会导致单侧眼球突出、眼睑淤青,称为"熊猫眼"征。患儿可能伴有视力下降或眼球运动障碍。该症状提示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属于晚期表现。家长发现眼部异常应及时进行眼眶MRI检查。治疗需采用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放疗,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片和长春新碱注射液。
4、发热贫血肿瘤释放炎性因子可导致长期低热,骨髓浸润会引起进行性贫血。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反复发热,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下降。家长需警惕与普通感染的区别,这类发热往往对抗生素无效。治疗需纠正贫血同时控制肿瘤进展,可能需输注红细胞悬液配合使用托泊替康胶囊。
5、皮下结节皮肤转移灶表现为头皮、躯干等部位出现的蓝灰色结节,质地坚硬且生长迅速。这是肿瘤通过血行扩散的表现,常见于婴幼儿患者。家长发现皮肤异常肿块应避免挤压,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治疗方案需调整化疗药物组合,可能选用达卡巴嗪注射液联合异环磷酰胺注射液。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日常护理需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建议家长准备高蛋白、高热量的软质食物,如鸡蛋羹、肉末粥等。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定期监测体温和体重变化。康复期可进行适度的肢体活动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所有治疗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