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56人阅读
小腿和手臂肌肉酸痛可能由运动过度、乳酸堆积、肌肉拉伤、电解质失衡、风湿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热敷、补充电解质、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运动过度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或重复动作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微损伤,引发延迟性肌肉酸痛。常见于跑步、举重等运动后24-72小时出现酸痛感。建议运动后及时拉伸,用泡沫轴放松肌肉,48小时内避免重复刺激相同肌群。
2、乳酸堆积无氧运动时葡萄糖代谢产生乳酸,当清除速率低于生成速率时会引发局部酸胀痛。常见表现为运动后即刻出现的灼烧感,通常12小时内自行消退。可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促进乳酸代谢,如慢走或游泳。
3、肌肉拉伤运动前热身不足或动作不规范可能导致肌纤维撕裂,表现为突发锐痛伴活动受限。轻度拉伤可见局部肿胀,重度可能出现淤青。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或氟比洛芬贴膏。
4、电解质失衡大量出汗或腹泻导致钠钾镁流失时,可能引发肌肉痉挛和酸痛。伴随症状包括乏力、心悸等。可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严重缺钾需遵医嘱服用氯化钾缓释片。
5、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或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可能引起对称性肌肉酸痛,晨僵现象明显。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需风湿免疫科就诊,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片、塞来昔布胶囊等。
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拉伸,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可进行温水浴或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酸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关节肿胀、发热等症状,建议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每小时活动肢体,避免固定姿势导致肌肉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