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锁骨断裂必须置钢板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锁骨突然刺痛怎么回事?

锁骨突然刺痛可能与肌肉拉伤、神经压迫、局部炎症等因素有关。

肌肉拉伤多由突然扭转或过度用力导致,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可通过热敷和减少活动改善。神经压迫常见于颈椎病或胸廓出口综合征,疼痛可能放射至肩臂,伴随麻木感,需避免长时间低头并遵医嘱进行理疗。局部炎症如锁骨周围滑囊炎或淋巴结炎,可能伴随红肿热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抗炎药物。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注意保暖,若疼痛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骨折或肿瘤等严重问题。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牙根尖断裂必须拔掉吗?

牙根尖断裂不一定必须拔掉,需根据断裂程度和牙齿状况综合评估。

牙根尖断裂较轻微且未引发感染时,可通过根管治疗保留牙齿。根管治疗能清除感染组织并填充根管,促进根尖区愈合。牙齿稳固且断裂未累及牙根中上部时,修复后仍可正常使用。部分病例需配合牙周夹板固定,观察3-6个月后根据愈合情况决定后续处理。若断裂后牙齿松动度在Ⅱ度以内,且患者无咬合不适,优先考虑保守治疗。

当根尖断裂伴随严重感染、牙根纵裂或松动度达Ⅲ度时,则需拔除患牙。根尖区大面积炎症可能导致颌骨吸收,长期不处理会引发囊肿或骨髓炎。牙根中上部断裂常造成牙周膜大面积损伤,难以通过治疗恢复功能。拔牙后3个月可考虑种植牙或固定桥修复,避免邻牙移位影响咬合关系。

日常应避免用患牙咬硬物,定期口腔检查监测愈合情况,出现肿痛及时就诊。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乳腺癌锁骨上有结节一定是转移吗?

乳腺癌锁骨上出现结节不一定是转移,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性质。

乳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能与肿瘤转移相关,也可能由局部感染或反应性增生引起。转移性结节通常质地硬、活动度差,超声检查可见皮质增厚或门结构消失,穿刺活检可发现癌细胞。非转移性结节多与炎症刺激有关,表现为触痛、质地较软,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升高,抗感染治疗后体积可缩小。

日常需定期复查乳腺及淋巴结超声,避免挤压或热敷结节区域,发现异常增大应及时就诊。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顺产婴儿锁骨骨折多见吗?

顺产婴儿锁骨骨折在自然分娩中较为常见,属于新生儿产伤中发生率较高的情况。锁骨骨折的发生主要与胎儿体重过大、产道相对狭窄、分娩时肩部娩出困难等因素有关。

顺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因肩部受压或助产操作不当导致锁骨骨折。多数情况下骨折为青枝骨折,即不完全性骨折,由于新生儿骨骼柔韧性强,愈合速度较快。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活动减少、拥抱反射减弱或哭闹时患侧手臂不动,部分病例可能触及局部骨擦感。

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完全性骨折伴明显移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这类情况多见于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的巨大儿、急产或使用产钳胎吸助产的案例。若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可能出现患肢肌张力低下或运动障碍,需进一步评估神经功能。

顺产婴儿锁骨骨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2-3周可自行愈合。家长应注意避免压迫患侧,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抱姿保持患肢自然下垂。哺乳时可将婴儿健侧贴近母亲身体,减少骨折端移动。若发现患肢肿胀加重、皮肤发紫或持续哭闹,应及时就医排除血管神经损伤。日常护理中无须刻意限制婴儿肢体活动,正常神经发育刺激有助于骨折愈合。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跟腱断裂多久能走路?

跟腱断裂后一般需要6-8周才能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完全恢复行走功能通常需3-6个月。恢复时间主要受断裂程度、治疗方式、康复训练、年龄体质、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断裂程度

部分断裂者通过石膏固定保守治疗,6周后可开始逐步负重。完全断裂若采用手术缝合,需8周后才能尝试拄拐行走。开放性断裂或合并跟骨撕脱骨折者恢复期可能延长。

2、治疗方式

手术修复者早期需严格制动,术后4周更换行走靴。保守治疗采用长腿石膏固定踝关节跖屈位,6周后改短腿石膏。微创经皮缝合可缩短1-2周康复时间。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踝泵训练、抗阻跖屈练习,逐步过渡到平衡垫训练。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负荷,功率自行车有助于恢复踝关节活动度。

4、年龄体质

青少年患者恢复较快,4-5个月可恢复运动能力。糖尿病患者或吸烟者愈合速度较慢,需延长2-4周负重时间。肥胖患者需严格控制体重以减少跟腱负荷。

5、并发症

发生伤口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时需推迟负重。跟腱再断裂者需二次手术,恢复期延长至8-12个月。关节僵硬者需配合超声波治疗和手法松解。

康复期间建议穿戴跟腱靴保护,避免跳跃和爬坡运动。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可适量食用牛奶、鸡蛋、猕猴桃等促进肌腱修复。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夜间睡眠时保持踝关节中立位,可使用足踝支具预防挛缩。心理上需克服行走恐惧感,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痛经 脱水 牛皮癣 拔毛狂 恋物症 松果体瘤 肺棘球蚴病 痛性肌痉挛 代谢性碱中毒 口腔恶性肿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