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不孕不育 >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叫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医学上又称为内异症,其他常见名称包括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病等。这些名称主要根据病变部位和病理特征进行区分,主要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

1、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盆腔腹膜表面,可能引起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等症状。病灶多分布在子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可通过腹腔镜检查确诊。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抑制雌激素分泌或手术切除病灶。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因囊内积血呈巧克力样外观得名。囊肿可能导致月经异常、不孕等问题,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囊性占位。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和生育需求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腹腔镜手术。

3、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病灶浸润深度超过5毫米,常累及直肠、膀胱等脏器。患者可能出现排便疼痛、血尿等特殊症状,MRI检查有助于评估浸润范围。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手术切除。

4、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殊类型,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月经量增多,超声显示子宫均匀性增大。治疗可选择药物缓解症状或子宫切除术。

5、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

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发生在脐部、剖宫产瘢痕、肺部等罕见部位的病变。这类异位症可能引起周期性病灶部位出血或疼痛,诊断需结合病史和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管理预防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减少红肉摄入。适度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妇科检查对监测病情变化非常重要,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不孕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不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生育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由激素异常、免疫因素、遗传倾向、经血逆流、医源性种植等原因引起。

1、激素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随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导致异位内膜组织周期性增生脱落。激素紊乱可能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功能,降低受孕概率。可通过药物调节激素水平,如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抑制卵巢功能。

2、免疫因素

患者体内可能产生抗子宫内膜抗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排斥。这种异常免疫应答会损伤盆腔微环境,干扰精卵结合和胚胎着床。免疫调节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可能改善生育能力。

3、遗传倾向

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内膜细胞异常黏附生长。这类患者往往病变范围较广,盆腔粘连程度较重。建议有家族史者尽早进行生育评估。

4、经血逆流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种植在卵巢、输卵管等部位形成异位病灶。这些病灶会引发输卵管扭曲堵塞,直接阻碍精卵相遇。腹腔镜手术可清除病灶恢复解剖结构。

5、医源性种植

剖宫产等宫腔操作可能将内膜细胞带至手术切口处种植生长。这类异位病灶可能形成瘢痕粘连,改变盆腔器官相对位置。手术切除联合辅助生殖技术可提高妊娠成功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建议每半年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计划妊娠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助孕方案。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内分泌平衡。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主要有痛经、性交疼痛、月经异常、不孕以及盆腔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等处。

1、痛经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期间下腹部剧烈疼痛,可能伴随腰骶部酸痛。疼痛通常在月经前1-2天开始,持续至月经结束。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月经期也会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性交疼痛

性交疼痛多发生在性交过程中或之后,表现为深部盆腔疼痛。这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子宫直肠陷凹或骶韧带等部位,性交时对这些病灶造成机械刺激所致。疼痛程度与病灶位置和范围有关,可能影响夫妻生活质量。

3、月经异常

月经异常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缩短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卵巢功能异常,导致月经紊乱。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经间期出血或经前期点滴出血等症状。

4、不孕

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异位内膜组织可能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或卵巢功能受损,影响卵子排出、受精和胚胎着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能通过改变盆腔微环境而影响生育能力。

5、盆腔疼痛

盆腔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下腹隐痛或坠胀感,与月经周期无关。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这是由于异位内膜组织刺激周围神经或引起盆腔粘连所致。严重时可能出现排尿疼痛、排便疼痛等伴随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等,有助于缓解炎症。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等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妇科检查很重要,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及早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如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可缓解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禁忌?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经期性生活、宫腔操作等行为。禁忌行为主要有过度劳累、寒冷刺激、高雌激素饮食、延误治疗、自行用药等。

1、过度劳累

长期体力透支可能加重盆腔充血,导致异位病灶出血和疼痛加剧。患者应避免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或高强度运动,建议每日保证充足睡眠,工作间隙进行轻度伸展活动。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更适合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2、寒冷刺激

下腹部受凉可能诱发子宫痉挛,加重痛经和病灶出血。须避免冷水浴、游泳、冬季衣着单薄等行为,经期可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室温建议维持在22-26摄氏度,睡眠时注意腰腹部保暖。

3、高雌激素饮食

蜂王浆、雪蛤等含动物性雌激素的食物可能刺激内膜增生。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可适量食用,但需控制每日摄入量。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炸食品、加工肉类也应减少摄入,这类食物可能促进炎症反应。

4、延误治疗

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病灶扩散至卵巢、直肠等部位。出现进行性痛经、性交痛或不孕时应尽早就诊,通过腹腔镜明确分期。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地诺孕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

5、自行用药

滥用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进展,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会干扰内分泌。非甾体抗炎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服用,禁止长期大量使用。中药调理也须经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服用成分不明的偏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量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经期适当增加含铁食物补充失血。保持会阴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衣。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育龄期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生育计划。出现急性剧烈腹痛或异常出血需立即就医。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疗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中药内服、针灸疗法、艾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中医疗法缓解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与气血瘀滞、寒凝血瘀、肾虚血瘀、痰湿瘀阻、湿热瘀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痛经、不孕、性交痛等症状。

1、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活血化瘀类方剂,如气滞血瘀型可用膈下逐瘀汤,寒凝血瘀型适用少腹逐瘀汤,肾虚血瘀型常用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常用中药包括丹参、赤芍、三棱、莪术等,需由中医师根据月经周期调整用药方案。中药治疗需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经期需暂停活血类药物。

2、针灸疗法

选取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等主穴,配合血海、地机等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月经前10天开始治疗,隔日1次至月经来潮,连续3个月经周期。电针疗法可增强镇痛效果,耳针取内分泌、内生殖器等耳穴贴压。针灸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降低前列腺素水平。

3、艾灸疗法

适用于寒凝血瘀型患者,选取神阙、关元、子宫等穴位,采用隔姜灸或温针灸。月经干净后开始,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艾叶挥发油可通过温热效应改善盆腔微循环,抑制异位内膜生长。配合雷火灸效果更佳,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4、穴位贴敷

将活血化瘀中药研末调膏,贴敷于神阙、关元等穴位。常用药物组合如延胡索、肉桂、细辛等,经前7天开始贴敷,每日6-8小时。皮肤敏感者需缩短贴敷时间,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药物经皮吸收可直达病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5、中药灌肠

选用红藤、败酱草、丹参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煎汤,每晚睡前保留灌肠。药液温度维持在38-40℃,保留时间不少于30分钟。经期停用,连续治疗20天为1疗程。直肠给药可使药物经直肠静脉丛直接作用于盆腔病灶。

中医治疗期间应避免生冷饮食,适量食用山楂、红糖等活血食材。保持规律作息,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配合盆底肌锻炼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每周3次温水坐浴有助于缓解疼痛。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或不孕,建议配合西医治疗。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色素痣 腹股沟疝 颅咽管瘤 人格障碍 染色体异常 口腔尖锐湿疣 短暂性滑膜炎 软骨样汗管瘤 盆腔脂肪增多症 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