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跑步锻炼后多囊卵巢会恢复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左肱骨髁上骨折多久可以锻炼?

左肱骨髁上骨折一般需要6-8周开始逐步锻炼,具体恢复时间与骨折严重程度、固定方式、年龄及康复训练依从性密切相关。

1、骨折类型:

无移位骨折通常4-6周可开始被动活动,粉碎性骨折需延长至8-12周。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时需优先确保骨性愈合,过早负重可能造成关节面不平整。

2、固定方式:

石膏固定者需拆除后开始康复,约6周后评估愈合情况。手术内固定患者术后2-3周可进行轻柔的肘关节屈伸训练,但需避免旋转动作以防螺钉松动。

3、年龄因素:

儿童因骨膜成骨能力强,3-4周即可启动锻炼。中老年患者尤其绝经后女性,因骨质疏松需延长至8-10周,锻炼初期应以等长收缩为主。

4、康复阶段:

急性期后2周内仅允许手指腕部活动,4周后增加肩关节摆动。6周起进行肘关节主动屈伸,8周后逐步加入抗阻训练,全程需配合冷敷控制肿胀。

5、并发症影响:

合并神经损伤需待肌力恢复至3级再锻炼,血管损伤者应监测末梢血运。异位骨化高风险患者需延迟至12周后,且避免暴力牵拉。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分3-4次进行15分钟/次的训练,初期以悬吊保护下的钟摆运动为主,逐步过渡到橡皮筋阻力训练。饮食需保证每日1500mg钙质及800IU维生素D摄入,优先选择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海鱼。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30度以减轻水肿,避免侧卧压迫骨折部位。恢复后期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但半年内禁止投掷类动作。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生长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主要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辅助器械行走、渐进性负重训练及平衡协调训练。

1、被动关节活动:

术后早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髋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使用CPM机辅助训练可预防关节粘连。每日训练2-3次,活动范围从30度开始逐步增加,注意避免内收内旋动作。该阶段需持续至术后4周。

2、肌肉等长收缩:

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通过肌肉静态收缩维持肌力。每组收缩维持5-10秒,每日完成10-15组。此方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辅助器械行走:

术后6周开始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进行部分负重行走,初期负重不超过体重的20%。行走时保持躯干直立,患肢避免旋转动作。随着骨愈合进展,8周后可逐步增加负重比例。

4、渐进性负重训练:

术后12周经影像学确认骨折愈合后,可过渡到完全负重训练。从短距离平地行走开始,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速度。可配合上下台阶训练,台阶高度不超过15厘米。

5、平衡协调训练:

恢复后期需进行单腿站立、平衡垫训练等本体感觉练习。初期可扶墙维持平衡,每次训练10分钟,逐步过渡到闭眼站立。该训练能改善髋关节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

术后康复期间需保证每日摄入1.2-1.5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质,多食用牛奶、鱼类等富含钙质食物。避免吸烟饮酒,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建议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恢复期可配合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但需避免跳跃、奔跑等剧烈活动至少6个月。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锻炼?

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锻炼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恢复训练、步态训练、平衡协调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科学系统的康复计划能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1、关节活动度训练:

术后早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膝关节屈伸等被动活动,使用持续被动运动仪器辅助效果更佳。随着骨痂形成,逐步过渡到主动关节活动,注意动作需缓慢均匀,避免暴力牵拉。水中运动可利用浮力减轻负重,特别适合老年患者。

2、肌力恢复训练:

骨折固定稳定后即开始等长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拆除外固定后采用弹力带抗阻训练,重点强化胫骨前肌、腓肠肌群。渐进性抗阻训练需遵循10%每周增量原则,使用器械训练时应保持躯干稳定,避免代偿动作。

3、步态训练:

从双拐部分负重过渡到单拐行走,最后实现无辅助行走。使用步态分析仪可精确评估负重比例,纠正异常步态模式。训练场地应选择防滑平整地面,建议每日累计行走时间不超过2小时,分3-4次完成。

4、平衡协调训练:

采用平衡垫、波速球等器械进行本体感觉训练,从双足站立逐步过渡到单足站立。建议配合视觉反馈训练,如对着镜子纠正姿势。太极拳的云手动作能有效改善下肢协调性,适合中老年患者长期练习。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针对性设计如上下楼梯、坐立转换等场景化训练,使用高度可调节的训练台阶模拟不同环境。建议从10厘米低台阶开始,每周增加5厘米高度。厨房操作训练可结合切菜、转移锅具等实际生活动作。

康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1.2-1.5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深海鱼和蛋黄。水中运动建议每周3次,水温保持在30-32℃为宜。睡眠时使用枕头垫高患肢15-20厘米,有助于减轻肿胀。康复训练后出现持续30分钟以上的疼痛或肿胀加重,应立即暂停训练并就医复查。建议佩戴医用弹力袜6-12个月,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胫腓骨骨折术后怎么功能锻炼?

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可通过被动关节活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渐进性负重练习、平衡协调训练及器械辅助康复等方式逐步恢复。术后康复需根据骨折愈合阶段调整强度,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

1、被动关节活动:

术后早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踝关节、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防止关节僵硬。使用CPM机辅助训练时角度从30度开始每日递增,疼痛控制在3分以内。被动活动可促进淋巴回流,减轻肿胀,每日3组每组10分钟。

2、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卧床期间应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次持续收缩6秒后放松,每小时完成20次。该训练能维持肌纤维张力,预防肌肉萎缩,同时通过肌肉泵作用促进骨折端血供。

3、渐进性负重练习:

X线显示骨痂形成后开始部分负重,初始用双拐支撑10%体重,每周增加10%-15%负重量。6周后改单拐行走,8周尝试弃拐,需配合足底压力生物反馈仪监测步态对称性。

4、平衡协调训练:

拆除外固定后使用平衡垫进行单腿站立训练,从扶墙维持30秒逐步过渡到闭眼站立。后期加入平衡板三维晃动训练,增强本体感觉,降低跌倒风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5、器械辅助康复:

水中跑步机可减少关节负荷,水温维持在32-34℃进行步态矫正。气压循环治疗仪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结合干扰电疗法缓解软组织粘连,每周3次每次20分钟。

康复期间需保证每日摄入1.2g/kg优质蛋白质促进骨愈合,补充维生素D800IU及钙剂1000mg。早期避免跳跃、旋转等动作,12周后逐步恢复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需立即暂停训练并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胫腓骨骨折术后如何功能锻炼?

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主要有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肉收缩、渐进性负重训练、平衡协调练习和器械辅助康复。

1、被动关节活动:

术后早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使用CPM机辅助训练可预防关节僵硬。每日训练3-4组,每组10-15次,活动范围以无痛为限。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避免旋转动作。

2、主动肌肉收缩:

术后1周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次收缩保持5-10秒,每日练习50-100次。2周后可增加踝泵运动,通过足背屈、跖屈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渐进性负重训练: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通常在术后4-6周开始部分负重。初期使用双拐支撑约1/4体重,每周增加10%负重比例。X线显示骨痂形成后可过渡到单拐,直至完全负重行走。

4、平衡协调练习:

术后8周起可进行平衡垫训练,单腿站立从30秒开始逐步延长。后期加入提踵、迷您蹲等动作,恢复本体感觉。训练时需有保护措施,避免跌倒造成二次损伤。

5、器械辅助康复:

水中步行训练可减轻关节负荷,适宜早期康复。后期可使用功率自行车改善关节活动度,阻力从最小开始递增。康复过程中应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程度调整训练强度。

术后功能锻炼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从术后第1天即开始踝泵运动预防血栓,2周后逐步增加髋膝关节活动范围。饮食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质,每日摄入牛奶300毫升、鸡蛋1个、瘦肉100克。康复期间避免跳跃、奔跑等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应及时就医,切忌自行增加训练强度。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脑膜瘤 宫颈肥大 脑动脉瘤 气管肿瘤 膀胱憩室炎 角膜葡萄肿 代谢性碱中毒 颞下间隙感染 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