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没生过孩子盆底肌会松吗,盆底肌损伤的原因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盆底肌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

盆底肌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呼吸调整、姿势矫正、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等方式改善。盆底肌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呼吸模式异常、姿势不良、神经控制失调、肌肉协调性差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训练:盆底肌松弛是导致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凯格尔运动等盆底肌训练方法,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建议每天进行3组,每组10-15次,持续收缩5-10秒后放松。

2、呼吸调整:呼吸模式异常会影响盆底肌的协调性。采用腹式呼吸训练,帮助改善呼吸与盆底肌的配合。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同时配合盆底肌的收缩,每天练习10-15分钟。

3、姿势矫正:姿势不良可能导致盆底肌受力不均,影响其功能。通过瑜伽或普拉提等运动,调整身体姿势,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盆底肌的协调性。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

4、生物反馈治疗:神经控制失调可能导致盆底肌与Valsalva动作的配合不佳。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盆底肌的活动,帮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和控制盆底肌的收缩与放松。每周进行1-2次,每次30分钟。

5、电刺激治疗:肌肉协调性差会影响盆底肌的功能。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增强其收缩能力,改善与Valsalva动作的配合。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分钟。

盆底肌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的患者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运动护理。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绿叶蔬菜等,有助于肌肉修复和增强。运动方面,除了盆底肌训练,还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提升整体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怎么知道盆底肌有没有恢复?

盆底肌恢复情况可通过观察身体表现、进行功能性测试、借助医疗检查等方式评估。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漏尿情况、进行盆底肌力测试、使用超声检查、进行压力性尿失禁测试、结合医生诊断。

1、观察漏尿:盆底肌恢复良好的标志之一是漏尿情况减少或消失。日常活动中如咳嗽、打喷嚏、跳跃等动作未出现尿液渗漏,说明盆底肌功能有所改善。若仍有漏尿现象,可能提示恢复不完全,需进一步关注。

2、肌力测试:通过凯格尔运动评估盆底肌力。平躺或坐姿下收缩盆底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若能够顺利完成且无明显疲劳感,说明肌力较好。若感到困难或无法持续,可能提示肌力不足,需加强锻炼。

3、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影像观察盆底肌的形态和功能。检查时医生会评估肌肉的厚度、对称性及收缩能力。若超声显示盆底肌结构完整、收缩有力,说明恢复良好。若存在肌肉薄弱或不对称,可能需进一步治疗。

4、尿失禁测试:进行压力性尿失禁测试,如咳嗽或跳跃时观察尿液控制情况。若测试中未出现尿液渗漏,说明盆底肌功能恢复较好。若仍有漏尿,可能提示恢复不完全,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5、医生诊断:结合医生的专业评估和诊断。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检结果及检查数据综合判断盆底肌恢复情况。若医生确认恢复良好,可放心;若存在疑虑,可能需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饮食调节和适度运动辅助盆底肌恢复。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肌肉修复。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瑜伽或游泳等低强度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提重物,减少对盆底肌的压力。定期复查,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有助于盆底肌功能的全面恢复。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盆底肌1类肌纤维、2类肌纤维的区别?

盆底肌1类肌纤维和2类肌纤维在功能、收缩特性和耐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盆底肌训练和康复。

1、功能:1类肌纤维主要负责维持盆底肌的持续张力,对长时间保持姿势和支撑盆腔器官起到关键作用。2类肌纤维则主要负责快速、短暂的收缩,应对突发性压力变化,如咳嗽、打喷嚏或跳跃时对盆底肌的冲击。

2、收缩特性:1类肌纤维属于慢肌纤维,收缩速度较慢,但耐力强,能够长时间保持低强度的收缩状态。2类肌纤维属于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爆发力强,但容易疲劳,适合短时间的高强度活动。

3、耐力:1类肌纤维具有较高的氧化代谢能力,能够持续供能,适合长时间的低强度活动。2类肌纤维则依赖无氧代谢,能量供应迅速但持续时间短,适合短时间的高强度活动。

4、训练方法:针对1类肌纤维的训练侧重于耐力训练,如凯格尔运动中的慢速收缩和保持。针对2类肌纤维的训练则侧重于快速收缩和放松,如凯格尔运动中的快速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

5、康复应用:在盆底肌康复中,1类肌纤维的训练有助于改善盆底肌的支撑功能,预防盆腔器官脱垂。2类肌纤维的训练则有助于提高盆底肌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尿失禁等突发性症状的发生。

盆底肌训练应结合1类肌纤维和2类肌纤维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日常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瑜伽、普拉提等方式锻炼盆底肌,同时注意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肌肉修复和生长。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等也有助于提高整体肌肉耐力和协调性。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盆底肌能从1级练到5级吗?

盆底肌可以通过科学训练从1级提升到5级,方法包括凯格尔运动、瑜伽、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训练、专业康复指导。

1、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是强化盆底肌的基础方法,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进行锻炼。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5秒,放松10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组。长期坚持可显著提升盆底肌力量,改善尿失禁等问题。

2、瑜伽:瑜伽中的某些体式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如桥式、猫牛式和船式。这些体式通过姿势调整和呼吸配合,能够激活盆底肌群,增强其耐力和弹性。每周进行2-3次瑜伽练习,配合凯格尔运动,效果更佳。

3、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收缩,帮助肌肉恢复功能。治疗时,将电极片贴于盆底区域,调节电流强度,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2-3次。这种方法适用于盆底肌力量较弱的人群,能加速肌肉恢复。

4、生物反馈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利用设备监测盆底肌的收缩情况,帮助患者更准确地掌握训练方法。训练时,通过屏幕观察肌肉收缩的强度和频率,调整训练方案。这种方法能够提高训练效果,适合需要精确控制盆底肌的人群。

5、专业康复指导: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训练,能够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确保动作标准和安全。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训练方法,帮助患者逐步提升盆底肌力量,达到从1级到5级的提升目标。

盆底肌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建议结合饮食和运动进行综合调理。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肌肉修复。运动方面,除凯格尔运动和瑜伽外,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也能增强整体肌肉力量。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盆底肌健康提升。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盆底肌一类肌怎么锻炼?

盆底肌一类肌的锻炼方法有凯格尔运动、桥式运动、腹式呼吸、深蹲和瑜伽。这些锻炼方式能有效增强盆底肌的耐力和力量,改善盆底功能。

1、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是最常见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平躺或坐立,收缩盆底肌并保持5-10秒,然后放松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这种运动能直接刺激盆底肌,增强其耐力和力量。

2、桥式运动:仰卧屈膝,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抬起臀部,使身体呈桥状,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桥式运动不仅能锻炼盆底肌,还能增强臀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

3、腹式呼吸:仰卧或坐立,双手放在腹部,深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同时轻轻收紧盆底肌。每次呼吸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腹式呼吸有助于放松盆底肌,增强其协调性。

4、深蹲: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平举或交叉于胸前。屈膝下蹲,保持背部挺直,膝盖不超过脚尖,然后站起,重复10-15次。深蹲能有效锻炼盆底肌、臀部和大腿肌肉,提升整体力量。

5、瑜伽:瑜伽中的猫牛式、下犬式和蝴蝶式等动作对盆底肌有良好的锻炼效果。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5-10次。瑜伽不仅能增强盆底肌的力量,还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结合饮食和运动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坚持规律的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盆底肌的良好功能。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丹毒 巨大儿 呼吸衰竭 黄斑水肿 神经鞘瘤 放射性肺炎 痉挛性截瘫 麻痹性痴呆 持续性异位妊娠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