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09人阅读
吸痰操作可能引起喉头水肿,但概率较低。喉头水肿通常与操作不当、患者基础疾病或局部组织敏感等因素相关。规范操作下吸痰是相对安全的医疗行为。
吸痰引发喉头水肿多见于反复机械刺激或负压过高的情况。操作时吸痰管可能摩擦喉部黏膜,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局部组织液渗出。患者若存在慢性咽喉炎、过敏体质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黏膜更易出现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鸣音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
少数情况下,喉头水肿可能与患者特殊体质相关。部分人群对吸痰管材质存在迟发型过敏反应,或既往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病史,此类患者即使规范操作也可能出现喉部肿胀。需注意观察患者是否伴随荨麻疹、眼睑水肿等全身过敏症状,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
进行吸痰操作前应评估患者咽喉状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控制负压在150-200mmHg范围内。操作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对于高风险患者可预先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预防水肿。出现喉梗阻症状需立即解除气道阻塞,保持头高脚低位,同时准备气管切开包等急救设备。建议医护人员定期接受规范化培训,掌握并发症应急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