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02人阅读
下齿槽神经麻醉引起面瘫属于罕见并发症,通常与麻醉药物误入血管或神经损伤有关。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口腔科常见操作,主要用于拔牙、种植等手术镇痛,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暂时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
麻醉引起面瘫多因穿刺针误伤面神经分支或麻醉药物扩散至面神经周围。下齿槽神经与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位置邻近,若注射位置偏差、进针过深或药物剂量过大,可能通过筋膜间隙扩散影响面神经功能。使用含肾上腺素的麻醉药时,血管收缩可能导致神经暂时性缺血。部分患者存在神经走行变异,更易发生机械性刺激。
极少数情况下,麻醉药物误注入腮腺包膜内,可能通过面神经鞘扩散导致神经传导阻滞。注射时患者突然移动、操作者经验不足或局部存在炎症水肿,也会增加神经损伤风险。有研究提示高浓度局麻药可能产生神经毒性,但现代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替卡因的安全性已显著提高。
出现麻醉后面瘫需立即停止操作,评估损伤程度。多数病例为暂时性神经功能阻滞,2-8小时内随药物代谢可自行恢复。持续超过24小时需排除血肿压迫或神经断裂,可通过肌电图检查定位损伤部位。恢复期可配合维生素B12片、甲钴胺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避免局部热敷刺激。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术前通过影像学评估神经走行,注射时采用回抽技术避免血管内注射,控制单侧麻醉药量不超过1.8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