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0人阅读
夏季确实可能增加脑供血不足的发生概率,高温环境、体液流失及血管调节异常是主要诱因。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扩张皮肤血管促进散热,可能导致脑部血流相对减少。大量出汗引发的脱水会降低血容量,血液黏稠度上升影响脑部微循环。部分人群存在基础血管病变时,夏季昼夜温差易诱发血管痉挛。空调房与户外频繁进出造成的温度骤变,可能干扰自主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功能。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慢性病人群在夏季更需警惕血流动力学改变。
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分摄入,避免10-14点高温时段外出。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8摄氏度,空调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出现持续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平卧补充电解质。慢性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血糖,调整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