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5人阅读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异常、血液循环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以及器官供血不足等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具体表现与缺陷类型有关。
1、心脏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脏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结构异常。心脏间隔缺损可能导致左右心腔血液混合,动脉导管未闭会引起主动脉与肺动脉异常连通,肺动脉狭窄会造成右心室排血受阻。这些结构异常可能影响心脏正常功能,需要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2、血液循环障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出现体循环与肺循环血流比例失调。法洛四联症等紫绀型先心病会导致静脉血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全身缺氧。非紫绀型先心病可能造成肺循环血量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血液循环障碍可能表现为口唇发绀、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
3、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发育滞后等情况。心脏功能不全会影响全身营养供应,导致生长发育指标低于同龄儿童。严重者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等表现,需要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4、免疫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心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肺部淤血,增加感染风险。部分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因缺氧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力低下表现为频繁感冒、肺炎等,需要加强预防接种与感染防护。
5、器官供血不足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引起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主动脉缩窄会导致下半身缺血,影响肾脏发育。严重缺氧可能造成脑发育迟缓或脑损伤。器官供血不足可能表现为头晕、少尿、智力发育落后等症状,需要及时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专科随访,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日常需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饮食及活动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部分轻型先心病可能随年龄增长自行改善,但多数需要医疗干预以纠正心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