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9人阅读
腺样体肥大会导致鼻塞流涕。腺样体肥大可能由反复感染、过敏反应、慢性炎症、胃食管反流、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听力下降等症状。
1. 反复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刺激腺样体导致增生肥大。感染后腺样体充血肿胀,阻塞后鼻孔引发持续性鼻塞和黏液性流涕。治疗需控制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家长需注意儿童保暖,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2. 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儿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腺样体局部发生Ⅰ型变态反应,组织水肿增大压迫鼻腔通道。典型表现为阵发性清水样鼻涕伴鼻痒喷嚏。可检测过敏原并回避,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抗过敏治疗。家长需定期清洁家居环境。
3. 慢性炎症长期存在的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慢性炎症,可能通过淋巴回流途径持续刺激腺样体。炎症介质导致腺样体病理性增生,表现为黏脓性鼻涕和交替性鼻塞。需治疗原发病,可选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通窍颗粒、阿奇霉素分散片。日常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4.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鼻咽部刺激腺样体组织,多见于平躺喂奶或进食后立即入睡的婴幼儿。反流物引发化学性炎症,出现晨起鼻塞和喉部黏痰。建议抬高床头30度,喂奶后竖抱拍嗝,严重者需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或腺样体肥大病史的儿童更易发病,可能与淋巴组织增生体质有关。此类患儿症状出现早且程度重,常需更早干预。基因检测可辅助判断风险,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腺样体肥大患儿应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睡眠时采取侧卧位可减轻鼻塞症状。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颌面发育异常等并发症,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复查鼻咽镜,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