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慢阻肺患者为什么不能高流量吸氧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新生儿窒息需要加压吸氧吗??

新生儿窒息通常需要加压吸氧,具体需根据窒息程度和医生评估决定。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后无法建立正常呼吸,可能导致缺氧,需及时干预。

轻度窒息时,医生可能先清理呼吸道并给予常压吸氧,若血氧饱和度仍低于正常范围,会考虑使用加压吸氧。加压吸氧通过增加气道压力帮助肺泡扩张,改善氧合。此时需密切监测心率、呼吸和血氧变化,避免过度氧疗导致视网膜病变或肺损伤。

重度窒息常伴随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需立即进行正压通气。医生会使用新生儿复苏气囊或呼吸机提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对于胎粪吸入综合征或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加压吸氧结合高频振荡通气可能是关键治疗手段。

新生儿窒息后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维持体温稳定,延迟脐带结扎有助于改善循环。母乳喂养需在呼吸稳定后逐步开始,避免误吸。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患儿肤色、肌张力及反应能力,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心衰脑血栓该怎样吸氧?

心衰合并脑血栓患者需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1-2升/分钟,优先选择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心衰与脑血栓均可能导致组织缺氧,但需避免高浓度氧加重氧化损伤。

心衰患者吸氧需控制流速防止肺水肿恶化。鼻导管吸氧可提供稳定低浓度氧,适合轻度缺氧;若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采用文丘里面罩精确调节氧浓度至24%-28%。脑血栓患者需维持脑组织氧供,但血氧超过96%可能引起脑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缺血区灌注。夜间睡眠时可使用脉冲式血氧仪监测,避免无症状性低氧发生。

当出现急性左心衰伴粉红色泡沫痰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为高流量吸氧6-8升/分钟并配合酒精湿化,此时应短暂使用储氧面罩。若脑血栓患者突发意识障碍,须立即评估是否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氧期间应每4小时检查鼻导管位置,避免黏膜干燥可用生理盐水雾化。

建议每日记录静息和活动后血氧数值,避免长时间吸氧导致氧依赖。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分压调整氧疗方案。心衰患者吸氧时建议采用半卧位,脑血栓患者需保持颈部舒展确保气道通畅。若出现头痛或嗜睡等氧中毒征兆,应立即降低氧浓度并就医。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力衰竭吸氧有用吗?

心力衰竭患者吸氧通常是有用的,可以缓解缺氧症状,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血氧饱和度决定是否使用。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肺部淤血和气体交换障碍,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此时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将氧浓度控制在2-5升/分钟,能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减轻心肌缺氧状态。对于轻度心力衰竭伴活动后气促者,间歇性低流量吸氧即可改善症状;若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采用文丘里面罩精确调节氧浓度。吸氧同时需配合半卧位休息,减少回心血量。

当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或严重低氧血症时,单纯吸氧效果有限。此时血氧饱和度可能低于85%,伴随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症状,需要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部分右心衰竭为主的患者可能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盲目高浓度吸氧反而会抑制呼吸中枢。这类患者需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调整氧疗方案。

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监测指尖血氧,避免长期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日常需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低盐饮食配合利尿剂使用。若静息状态下仍存在明显缺氧,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吸氧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强心、扩血管等核心治疗。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病人可以吸氧吗?

心绞痛病人一般可以吸氧,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决定。吸氧能缓解心肌缺氧,但过度吸氧可能抑制呼吸功能。

心绞痛发作时,心肌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出现暂时性缺氧。此时通过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胸痛症状。尤其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或高原居住的患者,吸氧能显著改善心肌氧供。家庭备用便携式氧气瓶时,建议选择2-4升/分钟的低流量,每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

当患者存在慢性高碳酸血症或Ⅱ型呼吸衰竭时,盲目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此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氧流量,必要时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绞痛,单纯吸氧无法替代再灌注治疗,需立即就医。

心绞痛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遵医嘱服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吸氧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规范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冠状动脉CTA,由心血管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长期氧疗。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肺复苏氧流量多少?

心肺复苏时氧流量一般设置为10-15升/分钟。心肺复苏过程中需要高流量氧气支持,以迅速提高患者血氧浓度,为重要脏器供氧。

心肺复苏时使用的高流量氧气有助于快速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成人患者通常采用10-15升/分钟的氧流量,通过面罩或气管插管方式给予。这种高流量氧气可以保证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间歇期,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氧气流量过低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加重,影响复苏效果。氧气流量过高则可能造成氧中毒,但心肺复苏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98%为宜。对于特殊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氧流量以避免二氧化碳潴留。

心肺复苏后应继续给予氧气支持,并根据患者病情逐渐调整氧流量。建议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氧气治疗,同时配合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等生命体征观察。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基本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实施正确抢救措施。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呕血 混合痔 铝尘肺 宫颈粘连 呼吸异常 颈部挫伤 玻璃体出血 感染性关节炎 大脑镰旁脑膜瘤 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