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47人阅读
小儿积食发烧通常不危险,但需要及时干预。积食发烧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就医。
积食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这种发热与食物滞留胃肠导致内源性致热原释放有关,通过减少进食量、增加饮水和腹部按摩多能缓解。家长可给孩子食用米汤、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同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
少数情况下积食可能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当孩子体温超过39摄氏度并伴随呕吐、腹泻或精神差时,可能存在肠道感染或脱水风险。长期积食未缓解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这些情况需要儿科医生评估是否需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药物,或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日常需注意培养孩子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活动有助于胃肠蠕动,睡前2小时不宜进食。家长可学习小儿推拿手法如摩腹、捏脊等辅助消化。若调整饮食3天后发热未缓解,或出现尿量减少、嗜睡等表现,应及时到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