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免疫性胰腺炎能治好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胰腺炎和胃疼的区别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与胃疼的区别在于疼痛位置、性质及伴随症状。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常向背部放射,伴随恶心、呕吐、发热;胃疼多位于中上腹,呈隐痛或灼烧感,可能伴反酸、嗳气。两者病因、检查指标及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

1、疼痛位置

急性胰腺炎疼痛多集中于上腹部或左上腹,可能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平躺时加重,弯腰屈膝可缓解。胃疼通常位于中上腹或剑突下,位置相对固定,与进食有明显关联,如空腹时胃溃疡疼痛加剧,餐后胃炎不适感明显。

2、疼痛性质

急性胰腺炎多为持续性剧烈刀割样痛,疼痛程度常需强效镇痛药控制。胃疼多为隐痛、胀痛或灼烧感,程度较轻,部分患者表现为间歇性痉挛痛,口服抑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后可缓解。

3、伴随症状

急性胰腺炎常伴恶心、呕吐且呕吐后不缓解,可能出现发热、黄疸、腹胀甚至休克。胃疼多伴消化道症状如反酸、嗳气、食欲减退,呕吐后症状可能减轻,罕见全身性表现。

4、病因差异

急性胰腺炎多与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有关,发病机制为胰酶异常激活导致自身消化。胃疼常见于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或药物刺激相关。

5、检查指标

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显著升高,CT可见胰腺水肿或坏死。胃疼患者胃镜检查可发现黏膜病变,幽门螺杆菌检测可能阳性,血液检查多无特异性异常。

出现持续上腹痛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急性胰腺炎需禁食并住院治疗,胃疼患者应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两者均需针对病因干预,如胆源性胰腺炎需解除胆道梗阻,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病需规范抗菌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导致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有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胰管梗阻、药物因素等。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异常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的炎症反应,需及时就医干预。

1、胆石症

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半数以上病例。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可能堵塞胰管开口,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引发胰腺组织损伤。患者常伴有右上腹绞痛、黄疸等症状。治疗需通过内镜取石或胆囊切除术解除梗阻,同时禁食并配合生长抑素等药物抑制胰酶分泌。

2、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促使胰蛋白酶原提前激活,同时增加胰液黏稠度导致胰管堵塞。酒精性胰腺炎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发作时伴随剧烈上腹痛和呕吐。治疗需严格戒酒,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和静脉营养支持。

3、高脂血症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时,血液中乳糜微粒可能堵塞胰腺微血管,同时游离脂肪酸对胰腺产生毒性作用。此类患者常见于肥胖、糖尿病或遗传性高脂血症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常超过11.3mmol/L。治疗需采用血浆置换快速降脂,并配合贝特类调脂药物。

4、胰管梗阻

胰管肿瘤、先天性胰管畸形或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可能造成胰液引流不畅。这类患者往往有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病史,影像学检查可见胰管扩张。治疗需通过ERCP放置胰管支架或手术解除梗阻,急性期需使用乌司他丁等胰酶抑制剂。

5、药物因素

硫唑嘌呤、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毒性或过敏反应诱发胰腺炎。患者通常在用药后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伴淀粉酶升高。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

预防急性胰腺炎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饮食,控制酒精摄入量。胆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高脂血症人群需监测血脂水平。出现持续上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恢复期应遵循低脂饮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配合适量有氧运动改善代谢。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主要有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胰周感染、胰源性腹水、消化道穿孔等。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引发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1、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局部并发症,多因胰液外渗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患者可能出现上腹包块、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假性囊肿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导致梗阻性黄疸或肠梗阻。治疗需根据囊肿大小和症状决定,较小囊肿可观察随访,较大或有症状者需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胰液分泌、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性疼痛。

2、胰腺脓肿

胰腺脓肿多继发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表现为高热、寒战、腹痛加重等脓毒血症症状。脓肿形成后可能破溃至腹腔或消化道,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或消化道出血。诊断需结合增强CT和细菌培养结果。治疗需在抗感染基础上进行经皮穿刺引流或手术清创,常用抗菌药物包括注射用美罗培南、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脓肿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脓毒性休克。

3、胰周感染

胰周感染指胰腺及周围组织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常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肠麻痹、持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感染源可能来自肠道菌群移位或血行播散。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行坏死组织清除术。临床常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伏立康唑注射液、替加环素注射液等药物。胰周感染可能进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4、胰源性腹水

胰源性腹水由胰管破裂导致胰液漏入腹腔引起,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显著升高。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营养不良等。长期胰源性腹水可能继发腹腔感染或形成假性囊肿。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配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减少胰液分泌,顽固性病例需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或手术修补。同时需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5、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是急性胰腺炎罕见但危重的并发症,多因胰酶腐蚀十二指肠或胃壁导致。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提示穿孔发生。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并充分引流腹腔,术后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制胃酸、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感染、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穿孔未及时处理可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局部并发症时需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恢复期应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摄入。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并发症转归。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胰腺炎引起血糖高?

急性胰腺炎可能引起血糖升高,通常与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有关。急性胰腺炎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胰岛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等。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糖监测和治疗。

1、胰岛细胞损伤

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出现血糖升高现象。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医生评估后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进行治疗。

2、炎症反应

胰腺急性炎症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这些物质可能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炎症反应引起的血糖升高往往随着炎症控制而改善。治疗上需要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应激反应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糖激素。这些激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暂时性血糖升高。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进行干预。

4、胰岛素抵抗

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这种情况下即使胰岛素分泌正常,血糖仍可能升高。治疗上除了控制胰腺炎外,可能需要使用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胰岛素增敏剂。

5、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胰腺炎可能刺激α细胞分泌过多胰高血糖素,这种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过度分泌会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重高血糖状态。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血糖升高时,饮食上需要严格遵循低脂、低糖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分多次少量进食。同时要避免高糖水果和甜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监测血糖变化很重要,如有持续高血糖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和血糖水平,遵医嘱规范用药。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

急性胰腺炎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外敷疗法、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能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热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方法,可根据证型选用大柴胡汤、清胰汤等方剂。大柴胡汤具有疏肝利胆、清热通腑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清胰汤能清热解毒、通腑泻浊,适用于热毒炽盛型急性胰腺炎。使用中药汤剂需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2、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内关等。足三里穴能健脾和胃,中脘穴可调理中焦气机,内关穴有止呕作用。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治疗频次。对于轻度急性胰腺炎,针灸可缓解腹痛、改善消化功能。

3、推拿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穴位,常用手法包括揉法、摩法、按法等。推拿可促进腹腔血液循环,缓解胰腺充血水肿。操作时需避开胰腺区域,重点在背部膀胱经和腹部任脉循行部位施术。推拿治疗应由专业医师进行,急性发作期不宜过度刺激。

4、外敷疗法

外敷疗法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患处,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等。大黄具有清热泻火作用,芒硝能软坚散结。外敷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腹痛症状。使用时需注意皮肤反应,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外敷疗法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5、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强调清淡易消化,急性期需禁食,缓解期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可适量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饮食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恢复期可饮用陈皮山楂茶帮助消化,但需避免暴饮暴食。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需在明确诊断基础上进行,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配合禁食、胃肠减压等必要措施。恢复期要注意饮食节制,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胰腺功能,监测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高热、黄疸等表现,应立即停止中医治疗并寻求西医救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黑癣 虱病 扁骨盆 蛲虫病 乳头状囊腺瘤 输入袢综合征 必需脂肪酸缺乏 女性假两性畸形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