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56人阅读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程度与病情复杂程度、手术时机及个体差异有关,多数常规手术安全性较高,但复杂畸形或合并症可能增加风险。
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手术技术成熟且成功率较高。这类手术通常在患儿体重超过5公斤、无明显肺部感染时进行,术后恢复较快。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解剖结构,术中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技术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术后监护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常见术后问题包括短暂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多数可通过药物调整控制。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大动脉转位、单心室畸形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这类患儿可能需分期手术矫正,术前常伴有严重缺氧或心力衰竭,对麻醉和体外循环耐受性较差。手术涉及血管重建、瓣膜成形等精细操作,术后可能出现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危象等严重并发症,需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部分病例需联合介入治疗或二次手术干预,远期可能面临心律失常、心室功能减退等问题。
建议家长在孕期做好产前筛查,新生儿期定期进行心脏听诊和经皮血氧监测。确诊后选择具备小儿心脏外科资质的医疗机构,术前配合营养支持和预防接种。术后遵循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和心功能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患儿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指标及活动耐力变化,出现呼吸急促、紫绀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