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子宫内膜炎是怎样得的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是急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反应,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该病可能由分娩后感染、宫腔操作、性传播疾病等因素诱发,需及时就医避免进展为盆腔炎或不孕症。

1、细菌感染

急性子宫内膜炎多由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患者可能出现下腹坠痛、脓性分泌物伴异味,严重时伴随寒战高热。临床常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期间需禁止性生活,避免盆浴。

2、分娩并发症

产后或流产后子宫创面未愈合时,易发生细菌感染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典型表现为恶露异常增多且持续时间延长,伴随子宫压痛。除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外,需配合益母草颗粒促进宫缩排淤。产妇需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用品。

3、宫腔操作

人工流产、诊刮术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宫颈屏障功能,导致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患者术后出现持续阴道出血伴发热时,需考虑急性子宫内膜炎。治疗除使用盐酸莫西沙星片外,可配合妇科千金片活血化瘀。术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4、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感染可通过性接触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常表现为性交后出血、宫颈举痛。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治,常用注射用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定期复查阴道微生态检测。

5、其他诱因

长期使用卫生棉条、宫内节育器留置时间过长也可能诱发炎症。此类患者需立即取出异物,并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其他病变。治疗可选用康妇炎胶囊辅助消炎,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日常需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久坐潮湿环境。

急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饮食需加强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症状消失后仍需复查超声确认内膜恢复情况。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重时须立即复诊,防止感染扩散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主要有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异常、泌尿系统症状等。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盆腔疼痛、寒战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1、下腹痛

急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下腹部疼痛,疼痛可能呈钝痛或绞痛,活动或按压时加重。疼痛范围可能局限于下腹正中或向两侧扩散,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腰骶部坠胀感。疼痛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严重时可影响日常活动。

2、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可达38-39摄氏度,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通常在感染后24-48小时内出现,使用抗生素后体温可逐渐下降。持续高热可能提示感染加重或出现盆腔脓肿等并发症。

3、异常阴道分泌物

患者阴道分泌物量明显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可能带有异味。分泌物性状改变是子宫内膜炎的典型表现,由于子宫内膜炎症导致渗出增加,混合细菌感染后形成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阴道瘙痒或灼热感。

4、月经异常

急性子宫内膜炎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炎症影响子宫内膜正常脱落和修复过程,可能引起不规则子宫出血。部分患者可能在月经来潮时症状加重,出现严重痛经。

5、泌尿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泌尿系统症状。由于子宫与膀胱解剖位置相邻,子宫炎症可能刺激膀胱,导致排尿异常。严重感染可能上行至泌尿系统,引起膀胱炎或肾盂肾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自行停药。如出现高热不退、剧烈腹痛或阴道大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子宫内膜炎症的表现?

子宫内膜炎症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紊乱、性交疼痛以及发热等症状。子宫内膜炎症可能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性传播疾病、免疫力低下以及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下腹疼痛

下腹疼痛是子宫内膜炎症的常见症状,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或两侧,呈持续性钝痛或隐痛,在月经期或性交后可能加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腰骶部酸痛。这种疼痛通常与炎症刺激子宫及周围组织有关。

2、异常阴道分泌物

子宫内膜炎症患者常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能呈现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分泌物性状改变与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增加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3、月经紊乱

子宫内膜炎症可导致月经周期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经期持续时间延长,经量增多或减少。严重者可能出现月经间期出血。这些改变与子宫内膜受损、修复功能异常以及卵巢功能受影响有关。

4、性交疼痛

性交时或性交后出现下腹疼痛是子宫内膜炎症的典型表现之一。这种疼痛多由于性交时子宫受到机械刺激,导致充血发炎的子宫内膜受到牵拉所致。部分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性恐惧或性回避行为。

5、发热

急性子宫内膜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左右,严重者可高达39℃以上。发热多伴有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感染。慢性子宫内膜炎症患者发热症状相对少见。

子宫内膜炎症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行为,经期禁止盆浴和游泳。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子宫内膜炎严重吗?

子宫内膜炎是否严重需根据病情程度判断,轻度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重度可能引发盆腔炎、不孕等并发症。子宫内膜炎的严重程度主要与感染病原体类型、治疗及时性、患者免疫力等因素相关。

细菌性子宫内膜炎早期症状较轻,表现为下腹隐痛、白带增多,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多西环素等可有效控制。若合并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可能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需联合阿奇霉素或大观霉素治疗。未及时干预可能扩散至输卵管和卵巢,导致慢性盆腔疼痛或宫腔粘连。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属于特殊类型,病程隐匿且易导致子宫内膜严重破坏,常伴随月经稀少甚至闭经,需长期抗结核治疗。绝经后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时症状不典型,但易发展为宫腔积脓,需通过诊断性刮宫明确病情。免疫缺陷患者或留置宫内节育器者感染风险更高,可能出现败血症等全身症状。

预防子宫内膜炎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妇科手术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高热者需物理降温,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建议每3个月复查妇科超声,观察子宫内膜修复情况,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子宫内膜炎是什么?

子宫内膜炎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和月经紊乱。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主要有分娩或流产感染、宫腔手术操作、性传播疾病、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等。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分娩或流产感染

分娩或流产后宫颈口扩张,病原体容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这种情况多表现为产后或流产后持续发热、恶露异常增多且有臭味。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同时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

2、宫腔手术操作

人工流产、刮宫术、宫腔镜检查等医疗操作可能破坏子宫内膜屏障功能。术后出现下腹坠痛伴发热需警惕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风险,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

3、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可经宫颈上行感染。典型表现为性交后腹痛加重,分泌物呈脓性。需进行病原体检测,性伴侣需同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4、邻近器官炎症

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患者多有慢性盆腔痛病史,超声可见子宫内膜增厚。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灶,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静脉用药。

5、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这类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但易反复发作。除抗感染治疗外,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

子宫内膜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可适量食用鸡蛋、鱼肉、西蓝花等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防止转为慢性炎症。定期妇科复查直至炎症完全消退,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需及时复诊。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热门标签

呕血 混合痔 铝尘肺 宫颈粘连 呼吸异常 颈部挫伤 玻璃体出血 感染性关节炎 大脑镰旁脑膜瘤 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