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生长激素缺乏的症状?

生长激素缺乏的症状主要有生长发育迟缓、肌肉量减少、脂肪堆积增加、骨密度降低、血糖水平异常等。生长激素缺乏可能由垂体功能异常、遗传因素、脑部损伤、慢性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激素缺乏最明显的症状是儿童身高增长缓慢,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人。身高百分位数持续偏低,骨龄延迟,牙齿萌出和换牙时间推迟。青春期发育可能延迟,第二性征出现较晚。家长需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肌肉量减少

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肌肉组织发育不良,肌肉力量和耐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运动能力较差,容易疲劳,体力活动后恢复缓慢。肌肉量减少还会影响基础代谢率,进一步影响能量消耗和体重管理。

3、脂肪堆积增加

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常表现为腹部脂肪明显堆积,体脂率升高,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这种脂肪分布异常可能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腰围增大,但四肢相对瘦弱,呈现中心性肥胖的特征性体型。

4、骨密度降低

长期生长激素缺乏会影响骨骼矿化过程,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儿童可能出现骨骼发育不良,成人则表现为骨量减少。骨代谢指标异常,钙磷代谢可能受到影响。

5、血糖水平异常

生长激素缺乏可能引起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导致血糖调节异常。患者可能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受损,严重者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也常受影响,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建议保持均衡营养,确保充足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规律进行适度运动,特别是抗阻训练有助于改善肌肉量和骨密度。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和代谢参数,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随访。心理支持也很重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身体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吃什么补生长激素?

食物无法直接补充生长激素,但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精氨酸、维生素D、镁、锌等营养素的食物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若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症,需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等药物。

一、食物1. 优质蛋白

牛奶、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食物提供合成生长激素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精氨酸可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建议每日适量摄入。

2. 精氨酸

坚果、大豆、瘦肉等含精氨酸较高的食物能通过激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促进生长激素脉冲式分泌。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摄入量。

3. 维生素D

深海鱼、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可调节生长激素轴功能。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间接降低生长激素效能。

4. 镁

绿叶蔬菜、全谷物中的镁元素参与生长激素信号转导。缺镁可能导致生长激素抵抗,适量补充有助于维持正常生长激素生理作用。

5. 锌

牡蛎、牛肉等锌含量高的食物对生长激素受体表达有促进作用。锌缺乏会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生成,影响生长激素功能。

二、药物1.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

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需严格遵循内分泌科医生指导。该药物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可替代内源性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

2.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适用于下丘脑性生长激素缺乏患者,能刺激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使用前需进行全面的垂体功能评估。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针对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直接补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绕过生长激素受体缺陷。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糖变化。

4. 精氨酸盐酸盐注射液

用于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通过药理剂量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非治疗性药物,须在医院专业监护下使用。

5. 可乐定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作为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辅助用药。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饮食干扰生长激素分泌节律。规律进行跳跃、篮球等纵向运动有助于机械刺激骨骼生长。保证充足深度睡眠,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多出现在慢波睡眠阶段。若儿童出现生长迟缓,家长应及时带孩子至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通过骨龄检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明确病因,不可自行使用生长激素类药物。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孩子打生长激素的最佳年龄?

儿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最佳起始年龄通常为4-6岁。具体时机需结合骨龄评估、生长激素缺乏程度、遗传靶身高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确诊时间、特发性矮小症骨龄延迟程度、小于胎龄儿追赶生长情况、Turner综合征早期干预需求以及慢性肾病继发生长障碍的病程阶段。

1、生长激素缺乏症

确诊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的儿童建议尽早干预,通常在4岁左右启动治疗。这类患儿年生长速度常低于4厘米,血清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5ng/ml,伴随典型面部特征幼稚化。治疗前需完成垂体MRI排除器质性病变,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每日皮下注射,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血糖代谢。

2、特发性矮小症

骨龄延迟2岁以上且预测成年身高低于遗传靶身高10厘米时,可在6岁后考虑治疗。这类患儿需满足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2SD标准,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治疗期间每3个月监测生长速度和骨龄进展,警惕脊柱侧弯等骨骼异常风险。

3、小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第3百分位的儿童,若4岁时仍未实现追赶生长,建议启动治疗。这类患儿常伴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低下,治疗前需评估营养状况。治疗有效率约70%,第一年可增加8-12厘米身高,需配合高蛋白饮食和规律睡眠。

4、Turner综合征

X染色体异常女童应在5-6岁开始治疗,早于典型青春期年龄。这类患者常伴有颈蹼、肘外翻等体征,治疗需结合雌激素替代方案。采用生长激素可使最终身高增加8-15厘米,治疗期间需监测听力障碍和主动脉缩窄等并发症。

5、慢性肾病

肾功能不全继发生长迟缓儿童,在肾移植前即可开始治疗。这类患儿存在生长激素抵抗现象,需增加20%-30%药物剂量。治疗期间严格监测电解质平衡,配合低磷饮食控制,当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需调整给药方案。

生长激素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1.5-2g/kg,钙剂1000-1200mg及维生素D800IU。建议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弹跳运动,每日累计30分钟以上。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不少于10小时,学龄期儿童保持9小时。治疗首年每3个月复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每年进行骨龄评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排查颅内高压可能。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孩子为什么会缺乏生长激素?

孩子缺乏生长激素可能由垂体发育异常、遗传因素、颅脑损伤、肿瘤压迫、围产期缺氧等原因引起。

1、垂体发育异常:

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分泌,先天性垂体发育不良或结构异常会导致激素合成不足。这类患儿往往伴随其他垂体激素缺乏,需通过磁共振检查确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

2、遗传因素:

约5%的生长激素缺乏症与基因突变有关,如生长激素基因缺陷或受体异常。家族中有矮小症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较高。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必要时需终身激素治疗。

3、颅脑损伤:

头部外伤、颅脑手术或放射治疗可能损伤下丘脑-垂体轴。这类继发性缺乏常伴有头痛、视力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激发试验评估垂体功能。

4、肿瘤压迫:

颅咽管瘤、垂体瘤等占位性病变会直接压迫垂体组织。患儿多表现为进行性生长迟缓伴多饮多尿,影像学检查可见蝶鞍区占位。手术切除肿瘤后部分患者激素分泌可恢复。

5、围产期缺氧:

分娩时严重窒息可能导致垂体前叶缺血坏死。这类患儿出生时多有窒息抢救史,青春期前出现明显生长落后。早期诊断后及时补充生长激素可改善终身高。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儿童,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如鱼类、乳制品及豆类;规律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建立固定作息时间表确保深度睡眠;定期监测生长速度和骨龄发育。若3岁以上年生长速度不足5厘米或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三百分位,建议尽早就诊儿童内分泌科进行系统评估。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生长激素的正常值是多少?

小儿生长激素正常值通常为5-20纳克/毫升,具体数值受年龄、性别、检测时间和生理状态等因素影响。

1、年龄差异:

新生儿期生长激素水平较高,可达30纳克/毫升以上;1岁后逐渐下降至儿童期稳定水平。青春期前儿童正常范围多在5-10纳克/毫升,青春期启动后因生长加速可能升至15-20纳克/毫升。

2、昼夜节律:

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夜间深睡眠时达到峰值。单次随机检测可能低于5纳克/毫升,需结合多次检测或激发试验评估。典型分泌高峰出现在入睡后1-2小时,可达日间基值的3-5倍。

3、检测方法:

不同实验室采用的检测试剂盒和标准存在差异。放射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法结果可能偏差10%-15%。建议复查时选择同一检测机构,避免方法学差异导致的数值波动。

4、生理波动:

剧烈运动后30分钟内可能暂时升高2-3倍,空腹状态较餐后水平更高。应激状态如发热、创伤时可能一过性增高,而肥胖儿童常伴有基础值轻度降低。

5、病理影响:

垂体功能减退症患儿常持续低于5纳克/毫升,而巨人症患儿非抑制状态下可超过20纳克/毫升。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肾病等系统性疾病也会继发分泌紊乱。

建议定期监测生长曲线,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学龄儿童每日应保持9-11小时睡眠,饮食注意优质蛋白和钙质补充,如牛奶、鸡蛋、鱼类等。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影响激素分泌。出现年生长速度低于4厘米或持续偏离遗传靶身高时,需及时至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评估。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鼻疖 丹毒 阴道炎 扁平髋 副伤寒 色汗症 成骨不全 肛门息肉 慢性喉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