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08人阅读
房间隔缺损患儿若无呼吸困难或心脏不适,通常可以短时间趴卧。若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则需避免该体位。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有关。
轻度房间隔缺损患儿日常活动通常不受限,趴卧时需观察有无口唇发绀、呼吸频率加快等缺氧表现。建议选择硬质床垫避免胸部受压,单次趴卧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家长需在旁监护并及时调整体位。喂养后1小时内避免趴卧以防吐奶误吸,可间隔进行侧卧与仰卧以促进体位多样性。
中重度缺损患儿伴随肺动脉高压时,趴卧可能加重右心负荷导致血氧下降。合并心力衰竭者该体位会使回心血量增加,可能诱发呼吸困难或心动过速。这类患儿应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使用医用体位垫保持30度倾斜。若必须趴卧进行康复训练,需在心电监护及血氧监测下由康复师指导完成。
日常应定期监测患儿体重增长曲线与活动耐力,避免剧烈哭闹或屏气动作。房间隔缺损患儿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缺损直径超过5毫米或出现生长迟缓时需评估手术指征。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趴卧以防胸骨受压,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体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