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90人阅读
小孩被狗咬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皮肤破损、红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感染。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疫苗。被狗咬伤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彻底清洗伤口、消毒包扎、接种疫苗、预防感染、观察症状。
1、彻底清洗伤口被狗咬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有助于减少病毒和细菌数量。冲洗时需掰开伤口表层皮肤,确保深层组织得到清洁。家长需避免使用酒精或碘酒直接刺激伤口,冲洗完成后用干净纱布覆盖。
2、消毒包扎冲洗后使用医用生理盐水再次清洁,并涂抹聚维酮碘溶液等温和消毒剂。浅表伤口可用无菌敷料包扎,深部穿透伤需保持开放状态。家长需每日检查伤口是否出现化脓、渗液等感染迹象,及时更换敷料。
3、接种疫苗所有犬类咬伤均需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医生会根据伤口分级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家长需完整记录接种时间,按时完成5针免疫程序。若犬只无法追踪观察,需按三级暴露处理。
4、预防感染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可能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嗜睡、呕吐等全身症状,及时反馈给医生。
5、观察症状后续需监测伤口愈合情况,警惕狂犬病早期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若犬只10日内死亡或出现异常行为,应立即报告疾控部门。家长需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因惊吓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受伤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饮食宜选择鸡蛋羹、鱼肉泥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恢复期间定期复查伤口,若出现红肿热痛加剧、淋巴结肿大等情况需及时复诊。日常需教育儿童远离陌生犬只,与宠物互动时避免拉扯耳朵尾巴等敏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