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95人阅读
小孩脐炎可能引发局部感染扩散、败血症、腹膜炎等危害。脐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脐周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局部感染扩散脐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向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扩散,形成蜂窝织炎。患儿可出现发热、脐周皮肤发硬、红肿范围扩大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碘伏消毒,并配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家长需每日观察脐部变化,避免衣物摩擦刺激。
2、败血症风险新生儿免疫功能较弱,脐部感染可能通过血管侵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喂养困难等全身症状。需住院进行血培养检查,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不可自行使用退热药物。
3、腹膜炎严重脐炎可能穿透腹壁导致化脓性腹膜炎,出现腹胀、呕吐、板状腹等急腹症表现。需急诊手术清除脓液,术后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此类情况多见于早产儿或护理不当的婴幼儿,家长需严格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4、脐部肉芽肿慢性脐炎易形成红色肉芽组织增生,持续分泌淡黄色液体。可采用硝酸银烧灼或电灼治疗,配合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继发感染。家长护理时需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柔清理分泌物,避免强行撕扯结痂。
5、远期并发症反复发作的脐炎可能造成脐部瘢痕挛缩,影响美观;严重者甚至导致门静脉系统感染。急性期应彻底治疗,慢性期可咨询外科是否需瘢痕修复手术。日常需选择透气衣物,洗澡后及时擦干脐窝,避免使用爽身粉等堵塞毛孔的护肤品。
预防脐炎需从出生时规范断脐消毒,保持脐部干燥通风。每日用75%酒精或碘伏棉签从脐根向外螺旋消毒,避免尿布覆盖脐部。若出现脓性分泌物、恶臭或发热,应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需注意手部卫生,接触婴儿前充分清洁双手。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帮助增强免疫力,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儿科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