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05人阅读
小儿痢疾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肠道黏膜保护剂、益生菌等方式治疗。小儿痢疾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小儿痢疾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高脂肪、高糖及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奶粉浓度。适当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泥,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患病期间需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散Ⅲ能有效预防和纠正脱水,每袋需用250毫升温开水冲服。补液量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调整,轻度脱水按50毫升/千克体重补充,4-6小时内分次服用。若出现呕吐可暂停10分钟后继续缓慢喂服。补液期间需观察尿量和精神状态变化。
3、使用抗生素细菌性痢疾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磷霉素钙颗粒。用药前应进行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疗程通常5-7天。志贺菌感染可选用环丙沙星片,但18岁以下儿童慎用。抗生素使用期间需注意观察过敏反应和肠道菌群失调症状。
4、肠道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每次1袋每日3次,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服药后大便可能呈灰白色属正常现象。严重腹泻者可配合消旋卡多曲颗粒使用,该药能减少肠道分泌,但不适用于血便患儿。
5、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每次1袋每日2次,用温水或奶液冲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预防作用,可与抗生素同服。益生菌需避光保存,冲泡时水温不超过40℃。治疗期间应持续补充1-2周以巩固疗效。
患儿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家长应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和尿量,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精神萎靡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注意食品卫生,生熟分开,避免重复感染。患病期间应隔离处理粪便,玩具餐具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