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5人阅读
最常见的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和肠易激综合征。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通常由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这些细菌可能存在于未煮熟的肉类、生鲜食品或未经处理的饮用水中。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发热和血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或蒙脱石散。同时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儿童和成人腹泻的主要原因。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常见于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症状包括水样便、呕吐和低热,通常持续3-7天。治疗以对症为主,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散Ⅲ预防脱水,必要时配合蒙脱石散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家长需注意患儿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食用生冷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人群摄入奶制品后,因缺乏乳糖酶也会出现腹胀腹泻。这类腹泻多为暂时性,调整饮食后即可缓解。建议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可适量饮用淡盐水。症状持续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4、药物副作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等药物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药物相关性腹泻。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含镁制剂也会刺激肠蠕动。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配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或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调节微生态。切勿自行停药,需严格遵医嘱处理。
5、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胃肠病,情绪紧张或饮食刺激可能诱发腹泻型发作。症状表现为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治疗需结合心理调节和饮食管理,避免咖啡因及产气食物。药物可选匹维溴铵片缓解痉挛,或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修复黏膜。症状严重时需消化科专科评估。
预防腹泻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和未煮沸的水。出现腹泻后应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观察是否伴随发热、血便等警示症状。轻度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和清淡饮食缓解,若持续超过2天、出现脱水或高热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或慢性病患者更应谨慎,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