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32人阅读
放疗前患者通常需要完成血常规、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检测、肝肾功能检查等基础项目。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身体状况、明确肿瘤范围及制定个性化放疗方案。
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通过分析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放疗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若基线数值异常需先行纠正。例如白细胞低于3.5×10⁹/L时,需考虑升白细胞治疗后再行放疗。
2、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可精确定位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及周围器官关系,为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依据。PET-CT能鉴别肿瘤活性组织,指导调强放疗剂量分配。骨扫描适用于易骨转移的肿瘤类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的放疗前评估。
3、心电图心电图筛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基础疾病。胸部放疗可能影响心肌及传导系统,合并冠心病患者需调整放疗计划或联合心脏保护药物。60岁以上患者或接受蒽环类化疗者应重点评估。
4、肿瘤标志物AFP、CEA等特异性标志物可辅助诊断并建立疗效监测基线。例如鼻咽癌患者EB病毒DNA载量与放疗敏感性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预测疗效。但需结合影像学,避免单一指标误判。
5、肝肾功能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化疗药物代谢,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造影剂使用。放疗联合顺铂等肾毒性药物时,肌酐清除率低于60ml/min需减量。肝硬化患者肝脏放疗耐受剂量需下调30%-40%。
放疗前1周应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饮水1500-2000ml以促进造影剂排泄。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损伤影响肌酐检测值。检查当日携带既往病历资料,穿着无金属饰品的棉质衣物。完成所有评估后,医生将综合病理类型、分期及身体状况制定放疗计划,通常包括15-35次分次照射,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