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86人阅读
小孩心慌可能由剧烈运动、情绪紧张、贫血、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调节、心理安抚、药物治疗、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检测等方式干预。
1、剧烈运动儿童剧烈奔跑或长时间运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心慌,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通常休息10-20分钟可自行缓解。家长需避免让孩子在高温环境下持续运动,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热身和放松。
2、情绪紧张考试压力或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导致心慌胸闷。可能伴随手抖、出汗等症状,通过深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多能改善。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睡前可进行亲子阅读等放松活动。
3、贫血缺铁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不足时,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易引发心慌。常见面色苍白、乏力,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低于110g/L可确诊。可遵医嘱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颗粒等补铁剂,同时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食物。
4、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疾病发作时,心率可达180-250次/分,患儿主诉心慌伴头晕。动态心电图能捕捉异常心电活动,急性发作期可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稳定期可选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控制。
5、心肌炎病毒感染后1-3周出现持续心慌、气短需警惕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功能下降。需绝对卧床休息,使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重症需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
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食物。若心慌发作频繁或伴随胸痛、晕厥,应及时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肌恢复情况。注意观察服药后反应,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