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DPP-4抑制剂的降糖机制是什么?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增加肠促胰岛素的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

1、抑制酶活性:DPP-4抑制剂通过阻断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减少其对肠促胰岛素的降解。肠促胰岛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这些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抑制酶活性,DPP-4抑制剂延长了肠促胰岛素的作用时间。

2、促进胰岛素分泌:DPP-4抑制剂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水平,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激素,其分泌增加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这一机制在餐后血糖控制中尤为重要。

3、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DPP-4抑制剂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水平,抑制胰岛α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一种升高血糖的激素,其释放减少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这一机制在空腹血糖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4、改善胰岛素敏感性:DPP-4抑制剂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水平,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血糖,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这一机制在长期血糖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5、减少肝糖输出: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减少肝脏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肝糖输出。肝糖输出减少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这一机制在空腹血糖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DPP-4抑制剂在降糖机制中发挥多重作用,通过抑制酶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减少肝糖输出,全面降低血糖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结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规律用药,以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饮食方面,建议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瘦肉;运动方面,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每周至少150分钟;护理方面,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特应性皮炎有什么特效药?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可通过保湿护理、局部用药、系统治疗、光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进行。特应性皮炎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环境因素和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1、保湿护理: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保湿是基础治疗。建议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甘油、尿素等成分的保湿霜,每日涂抹2-3次,尤其是在洗澡后立即使用,以锁住水分,修复皮肤屏障。

2、局部用药: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1%、糠酸莫米松乳膏0.1%、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05%。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激素,并遵医嘱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3、系统治疗:对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可考虑系统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mg/日、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 3-5mg/kg/日和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300mg/2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副作用。

4、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是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适用于中重度患者。每周治疗2-3次,疗程通常为8-12周。光疗可抑制皮肤炎症反应,改善症状,但需注意防晒和皮肤保护。

5、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香料、保持适宜的环境湿度40%-60%、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精神压力等,有助于控制病情。定期清洁居住环境,避免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的接触。

特应性皮炎患者应注重日常护理,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热水烫洗和过度搔抓。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减少高糖、高脂和辛辣食物的摄入。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瑜伽、散步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皮肤状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碘剂治疗甲亢的机制?

碘剂治疗甲亢可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甲状腺血流量等方式发挥作用。甲亢通常由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碘摄入过多等原因引起。

1、抑制激素合成:碘剂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碘作为原料,但过量碘反而会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减少激素的生成。

2、减少激素释放:碘剂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使已经合成的激素无法进入血液循环。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控,碘剂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激素的释放。

3、降低血流量:碘剂可使甲状腺血管收缩,减少甲状腺的血流量。甲状腺血流量减少后,甲状腺的代谢活动降低,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也随之减少。这种方法常用于甲亢危象的紧急处理。

4、控制Graves病:Graves病是甲亢的常见病因,碘剂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缓解Graves病的症状。Graves病通常表现为心悸、出汗、体重下降等症状,碘剂可有效控制这些症状。

5、辅助术前准备:碘剂常用于甲亢患者手术前的准备,通过抑制甲状腺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风险。甲亢患者手术前通常需要服用碘剂1-2周,使甲状腺功能趋于稳定,降低手术风险。

饮食上应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运动方面可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甲亢症状。护理上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白化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合成或分布异常引起。黑色素是决定皮肤、毛发和眼睛颜色的重要物质,其合成过程涉及多种酶的参与。白化病的发病机制与这些酶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导致黑色素生成减少或完全缺失,从而表现为皮肤、毛发和眼睛的色素缺乏。

1、基因突变:白化病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尤其是TYR、OCA2、TYRP1等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编码的酶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YR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影响黑色素的前体物质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

2、酶活性异常:黑色素合成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包括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等。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影响黑色素的正常合成。例如,OCA2基因突变会影响P蛋白的功能,P蛋白在黑色素细胞中负责调节黑色素体的pH值,进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

3、黑色素细胞功能障碍:黑色素细胞是合成和储存黑色素的细胞,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黑色素细胞的功能障碍。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体可能无法正常成熟或运输,导致黑色素无法正常分布到皮肤、毛发和眼睛中。

4、遗传方式:白化病通常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传递,父母双方均为携带者时,子女有25%的概率患病。部分类型的白化病可能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方式传递,遗传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疾病的发病风险和表现。

5、环境因素:虽然白化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疾病表现产生影响。紫外线暴露可能加重皮肤损伤,缺乏防晒措施可能导致皮肤癌风险增加。环境因素虽不直接导致白化病,但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风险。

白化病患者需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有助于保护皮肤健康。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皮肤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特应性皮炎最初期的症状?

特应性皮炎最初期的症状可能包括皮肤干燥、瘙痒、红斑、丘疹和皮肤增厚。这些症状通常在早期阶段出现,并可能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

1、皮肤干燥:特应性皮炎初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皮肤干燥。患者的皮肤可能失去天然油脂,导致表面粗糙、脱屑。日常护理中,使用温和的保湿霜如含有神经酰胺或尿素的乳液,有助于缓解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和热水洗澡,选择温水并缩短洗澡时间。

2、瘙痒: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典型症状,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患者可能因持续抓挠导致皮肤损伤和感染。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或西替利嗪片5mg每日一次可以减轻瘙痒。局部涂抹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1%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3、红斑:红斑是皮肤炎症的早期表现,通常在面部、颈部、肘窝和腘窝等部位出现。红斑可能伴有轻微肿胀和发热感。使用含有氧化锌或炉甘石的舒缓霜剂,有助于减轻红斑和不适。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尘螨和动物皮屑。

4、丘疹:丘疹是皮肤表面出现的小而硬的红色突起,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瘙痒。丘疹通常集中在特定区域,如手臂、腿部和躯干。使用含有水杨酸或尿素的外用药膏,有助于软化丘疹并促进皮肤修复。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挤压丘疹。

5、皮肤增厚:皮肤增厚是特应性皮炎长期存在的表现,通常出现在反复抓挠的部位。增厚的皮肤可能变得粗糙、色素沉着,并伴有裂纹。使用含有尿素或乳酸的外用乳膏,有助于软化增厚的皮肤。定期进行温和的去角质护理,如使用含有果酸或水杨酸的产品,可以改善皮肤质地。

特应性皮炎患者应注重日常护理,选择温和的清洁和保湿产品,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饮食上,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和核桃,有助于减轻炎症。适量运动如瑜伽和散步,可以增强免疫力和缓解压力。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有助于控制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热门标签

包茎 脓胸 肠痉挛 弓形虫病 急性乳腺炎 麻痹性痴呆 嗜酸性腺瘤 胫骨上端骨折 脑出血后遗症 家族性地中海热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