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28人阅读
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若发病时间较短且无禁忌证,一般建议溶栓;若存在出血风险或就诊时间超过最佳窗口期,则可能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引起。
对于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是重要的再灌注手段之一。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等,可快速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这类患者往往表现为持续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早期溶栓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尤其关注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存在活动性内脏出血、近期脑卒中病史或严重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不宜接受溶栓治疗。发病超过24小时的患者因心肌已发生不可逆坏死,溶栓获益有限。此类情况更倾向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高龄、凝血功能异常、既往手术史等因素也会增加溶栓风险,需个体化评估。
心肌梗死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均需长期规范用药控制血压、血脂,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若出现胸闷加重或新发胸痛,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