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14人阅读
心内膜炎可通过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心脏瓣膜病变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发热、心脏杂音等症状。
1、血培养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检查。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微生物种类。该方法对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体检出率较高。采集血液时需严格消毒避免污染,建议在寒战或高热时重复采样以提高阳性率。
2、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脏瓣膜赘生物。经食道超声对小于5毫米的赘生物检出更敏感,可评估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并发症。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经食道超声需局部麻醉咽喉部。
3、心电图心电图可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当感染累及室间隔时可能出现新发束支传导阻滞。该检查无创便捷,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贫血等炎症反应表现。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常显著增高。血清学检查对某些特殊病原体如巴尔通体、军团菌等有辅助诊断价值。
5、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显示继发性肺淤血或脓毒性肺栓塞。心脏CT或MRI有助于评估瓣周脓肿、心肌脓肿等深部感染灶。对于疑似栓塞并发症患者,需进行头颅CT或血管造影检查。
疑似心内膜炎患者应尽早就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避免过咸饮食加重心脏负担。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日常需注意口腔卫生,进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