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21人阅读
心力衰竭可能引起肠梗阻,但概率较低。心力衰竭患者因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肠道淤血或供血不足,进而诱发肠梗阻。肠梗阻通常由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导致肠道静脉淤血。肠道淤血会引发肠壁水肿、蠕动减弱,严重时可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这类肠梗阻属于动力性梗阻,常见于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患者,可能伴随下肢水肿、肝肿大等症状。治疗需以改善心功能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心力衰竭合并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较为罕见,通常与基础疾病相关。长期卧床的心衰患者可能因肠粘连或粪块堵塞引发机械性梗阻,需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措施缓解,必要时行手术治疗。若出现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等表现,需警惕肠缺血坏死,应立即就医。
心力衰竭患者日常需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宜选择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适度活动促进肠蠕动。出现持续腹胀、排便习惯改变时应及时就诊,排除肠梗阻可能。心功能稳定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关键,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