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6058人阅读
1个多月婴儿发烧并不常见,但可能由感染、环境过热或疫苗接种反应等因素引起。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出现发热需高度警惕。
1个多月婴儿发热多与环境因素相关,如包裹过厚、室温过高可能导致体温暂时性升高,调整环境后通常可缓解。部分婴儿接种卡介苗或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低热,持续时间较短。感染性发热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或败血症,可能伴随吃奶减少、精神萎靡、皮肤发花等症状。新生儿感染进展迅速,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需立即就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存在先天疾病的婴儿更易出现严重感染。
家长发现婴儿发热时,应先松解衣物,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使用耳温枪或腋下体温计重复测量确认。禁止自行使用退热药物,禁用酒精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温方式。哺乳期母亲应继续母乳喂养,观察婴儿尿量、肤色及呼吸频率。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描述发热起始时间、最高温度、伴随症状及喂养情况,配合完成血常规、尿常规或腰椎穿刺等检查。
日常需注意婴儿用品消毒,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定期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喂养及排便情况。如婴儿出现拒奶、嗜睡、抽搐、前囟隆起或皮肤瘀斑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新生儿发热属于儿科急症,家长应保持镇定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