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00人阅读
新生儿可能在出生后1-7天内出现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可能影响喂养。
新生儿鹅口疮的发生时间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母婴垂直传播是常见原因,如母亲产道存在念珠菌感染,可能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新生儿。使用被污染的奶瓶、奶嘴或毛巾也可能导致感染。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更容易在出生后早期出现症状。部分新生儿可能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增加感染风险。保持喂养器具清洁、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有助于预防感染。
鹅口疮初期表现为口腔颊黏膜、舌面或上颚出现乳白色凝乳状斑块,用力擦拭可能出血。轻度感染可能不影响进食,但严重时会导致拒食、哭闹不安。未经治疗可能扩散至咽喉或食管。哺乳时母亲乳头可能出现疼痛、灼热感。反复发作的鹅口疮可能提示免疫功能异常。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必要时可进行真菌培养确认。
日常护理应注意使用煮沸消毒的喂养器具,每次喂养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母乳喂养母亲应治疗可能的乳头真菌感染。避免过度清洁婴儿口腔以免损伤黏膜。衣物、毛巾应单独清洗并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适宜湿度,过度干燥可能加重症状。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等抗真菌药物时,应均匀涂抹于患处。治疗期间观察进食情况和精神状态变化,持续1周无改善需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