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92人阅读
新生儿是否需要打防止颅内出血针需根据出生情况和风险评估决定。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存在产伤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通常建议注射维生素K1预防颅内出血,健康足月儿若无特殊风险可无须常规注射。维生素K1能有效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该病可能导致自发性颅内出血。
早产儿因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较弱,且肠道菌群尚未建立,无法通过食物转化足够维生素K。低出生体重儿体内维生素K储备不足,凝血因子合成受限。这两种情况均需在出生后6小时内肌注维生素K1注射液0.5-1mg。存在产伤的新生儿如使用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分娩,或出现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情况,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概率较高,须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K1。
健康足月儿通过胎盘可获得部分维生素K储备,母乳和配方奶中也含有微量维生素K。若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良好,分娩过程顺利,新生儿无窒息史、无肝胆疾病,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概率极低。部分国家推荐所有新生儿口服维生素K1滴剂替代注射,但口服制剂需多次给药才能达到预防效果。我国目前仍以高危新生儿注射给药为主要预防手段。
家长应遵医嘱进行新生儿维生素K补充,产后注意观察婴儿有无皮肤瘀斑、脐带渗血、呕吐咖啡样物等出血倾向。哺乳期母亲可适量进食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配方奶喂养儿可通过强化配方获取维生素K。若发现新生儿出现异常哭闹、前囟膨隆、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