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37人阅读
血常规三分类主要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类指标。血常规三分类检查项目主要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等。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反映机体免疫状态,数值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或血液系统疾病,数值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放射线损伤或某些药物影响有关。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可能与结核病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见于过敏或寄生虫感染。
2、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共同反映贫血程度,数值降低提示贫血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或慢性疾病引起。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可辅助判断贫血类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维生素B12缺乏。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提示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于混合性贫血。
3、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反映凝血功能,数值降低可能由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导致,数值增高可见于炎症或骨髓增殖性疾病。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常见于血小板破坏加速的情况,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提示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增加。血小板压积反映循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体积比例。
4、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占比最高的成分,比例增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创伤或应激状态,显著增高需警惕白血病可能。比例降低可见于病毒感染、放射病或某些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算有助于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绝对值低于正常值易发生感染。
5、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多见于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也可导致增高。比例降低常见于免疫缺陷状态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对诊断病毒感染有提示意义,显著增高需排除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血常规三分类检查前无须空腹,但剧烈运动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检查结果异常时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血涂片镜检或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日常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血细胞水平,贫血患者可适当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检查结果持续异常或伴随明显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