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50人阅读
血浆脂蛋白是血液中运输脂质的复合物,根据密度差异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五类,各类脂蛋白在脂质代谢中承担不同功能。
1、乳糜微粒乳糜微粒由小肠上皮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其密度最低且颗粒最大,餐后可在血液中短暂出现。乳糜微粒携带的甘油三酯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脂蛋白脂肪酶水解后,残余颗粒被肝脏摄取代谢。该过程障碍可能导致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
2、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分泌,负责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至外周组织。其核心含大量甘油三酯,在血液循环中逐渐被脂蛋白脂肪酶分解转化为中间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3、中间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是VLDL代谢的中间产物,同时含有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部分IDL通过肝细胞表面的ApoE受体被肝脏摄取,其余继续代谢为低密度脂蛋白。IDL在血液中存留时间较短,但具有潜在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胆固醇的主要运输载体,其表面ApoB-100可与组织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LDL将胆固醇从肝脏输送至外周组织,过量时易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常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水平。
5、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由肝脏和小肠合成,通过逆向胆固醇转运机制将外周组织多余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HDL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内皮功能,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运动、戒烟和适量饮酒可提升HDL浓度。
保持血浆脂蛋白平衡需注意控制膳食脂肪摄入,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限制每日胆固醇摄入不超过300毫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久坐行为。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血脂四项,存在血脂异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常用调节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和依折麦布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