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属于神经科急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防窒息措施。急救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时间、移除危险物品、避免强行约束及侧卧体位保护。
1、呼叫急救:
癫痫持续状态指发作超过5分钟或两次发作间意识未恢复,需第一时间联系120。家属应清晰告知患者年龄、发作持续时间、既往病史等信息,便于急救人员预判病情。院内治疗需使用静脉抗癫痫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钠等,家庭不具备用药条件。
2、保持气道通畅:
迅速解开患者衣领,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避免使用筷子等硬物撬牙。持续抽搐时可能伴随呼吸抑制,观察胸廓起伏,若出现紫绀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记录关键信息:
用手机记录发作起始时间、抽搐部位单侧或全身、眼球偏斜方向等信息。这些细节有助于医生判断癫痫灶位置,视频记录比文字描述更直观。同时需回忆可能的诱因如熬夜、漏服药物或近期感染。
4、环境安全处理:
移开周围尖锐物品,在头部垫软物防止碰撞伤。不可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造成骨折,发作时肌肉力量可达常人3倍。避免群体围观保证空气流通,关闭强光或噪音刺激源。
5、体位管理:
发作停止后将患者置于稳定侧卧位,该姿势能预防误吸并利于分泌物引流。检查是否有尿失禁或外伤,意识未恢复前禁止喂水喂药。多数患者发作后会进入嗜睡期,需持续观察呼吸和瞳孔变化。
癫痫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闪光刺激及过度疲劳。建议制作用药提醒卡,记录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的服用时间。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6和镁元素,可适量食用香蕉、深绿色蔬菜。康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脑电图和血药浓度。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常备急救联系卡。
照顾帕金森病患者需从日常生活协助、用药管理、心理支持、安全防护及康复训练五方面综合干预。
1、生活协助:
帕金森病患者常因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导致穿衣进食困难。家属可准备宽松易穿脱的衣物,采用防滑餐具并切割小块食物。如厕时安装扶手,沐浴时使用防滑垫和沐浴椅。每日协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
2、用药监督:
需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给药,尤其左旋多巴类药物需饭前1小时服用。建立用药记录表,观察异动症、剂末现象等副作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幻觉等严重反应时需立即就医。
3、情绪疏导:
患者易因行动受限产生抑郁焦虑,家属应保持耐心倾听,避免催促。可通过音乐疗法、回忆相册等方式缓解压力,每周安排社交活动。发现持续情绪低落需联系心理医生介入。
4、防跌倒措施:
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杂物等障碍物,走廊卧室安装夜灯。选择硬底防滑鞋,行走时使用四脚拐杖。冻结步态发作时,可用激光笔引导或口令提示跨越障碍。
5、功能训练:
每日进行面部表情操、发声练习改善面具脸和构音障碍。通过踏步训练、太极拳延缓步态异常。专业康复师指导下的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水疗能减轻肌肉强直。
饮食上建议增加杂粮、蔬果摄入预防便秘,蛋白质类食物与左旋多巴间隔2小时食用。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维持肢体功能,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注意居家湿度保持在50%-60%减少皮脂分泌,冬季使用加湿器缓解口干。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午休不超过1小时以避免夜间失眠。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感染发热时及时就医防止症状加重。
癫痫发作时家属需重点观察发作形式、持续时间、意识状态、肢体动作及发作后表现。主要观察内容包括发作起始部位、有无大小便失禁、瞳孔变化、发作后意识恢复时间及有无外伤。
1、发作形式:
观察抽搐起始部位是单侧肢体还是全身性发作,是否伴随眼球偏斜或头部扭转。局灶性发作可能表现为单侧肢体抽动或感觉异常,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则会出现全身肌肉强直后阵挛。记录发作形式有助于医生判断癫痫类型。
2、持续时间:
准确记录发作开始和结束时间,多数癫痫发作持续1-3分钟。超过5分钟的持续状态需立即就医。使用手机计时功能可避免主观时间误判,长时间发作可能导致脑缺氧损伤。
3、意识状态:
判断患者是否完全丧失意识或存在部分反应。复杂部分性发作时患者可能表现为意识朦胧或自动症,全面性发作通常伴随完全意识丧失。观察能否应答简单指令或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4、伴随症状:
注意有无口吐白沫、舌咬伤、大小便失禁等典型表现。强直期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导致面色青紫,阵挛期常见节律性肢体抽动。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神经系统受累。
5、发作后表现:
记录意识恢复时间及有无头痛、肌肉酸痛等后遗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作后朦胧状态或 Todd 麻痹,表现为发作侧肢体暂时性无力。发作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再发。
癫痫发作期间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移除周围危险物品,避免强行约束肢体或塞入异物。发作结束后协助采取侧卧位,清洁口腔分泌物。建议建立发作观察记录本,详细记载每次发作特征,复诊时携带视频资料更佳。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闪光刺激、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按时陪同患者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发作频繁者需在家中配备急救药物,家属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
癫痫患者治疗期间家属需注意用药监督、发作防护、心理支持、生活管理和定期复诊五个方面。
1、用药监督:
家属需确保患者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等需长期规律服用才能维持血药浓度稳定。建议使用分药盒并记录服药情况,若出现漏服需在医生指导下补服。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嗜睡等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2、发作防护:
患者发作时应立即移开周边危险物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记录发作持续时间、表现形式及诱发因素,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家中需在浴室、床边等区域加装防撞设施,避免患者单独游泳或高空作业。外出时建议佩戴医疗警示手环。
3、心理支持:
癫痫患者易产生病耻感和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或歧视态度。通过疾病知识科普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建立稳定的家庭支持系统,当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干预。儿童患者需与学校沟通消除校园歧视。
4、生活管理: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限制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摄入。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控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强光刺激可能诱发发作。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5、定期复诊:
按医嘱定期进行脑电图、血药浓度检测和肝肾功能检查。就诊时携带发作记录本,详细反馈近期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变化及药物副作用。若出现发作持续时间延长、连续发作或意识障碍等癫痫持续状态需立即送医。治疗期间避免随意更换医生或自行尝试偏方。
家属应学习癫痫发作急救知识,家中常备急救药物如地西泮鼻喷雾剂。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发作特点、用药史和过敏史。日常注意观察患者认知功能变化,长期服药可能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保持居家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声光刺激诱发发作。鼓励患者培养绘画、音乐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加入病友互助团体获取社会支持。治疗期间需保持耐心,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发作。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主要有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和咪达唑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通常由脑部结构性异常、代谢紊乱、感染、药物中毒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来控制癫痫发作。该药物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癫痫持续状态,尤其对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效果显著。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2、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属于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延长γ-氨基丁酸受体通道开放时间来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该药物起效较慢但作用持久,常用于其他药物控制无效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需注意其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副作用。
3、咪达唑仑:
咪达唑仑是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迅速,适用于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紧急处理。该药物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来快速终止发作。静脉给药时需密切监测呼吸和循环功能,可能出现嗜睡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4、脑部结构性异常:
脑部结构性异常可能与脑肿瘤、脑血管畸形或脑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这类患者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
5、代谢紊乱:
代谢紊乱可能与低血糖、低钠血症或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全身抽搐。这类患者需要及时纠正代谢异常,同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癫痫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建议采用生酮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脂肪比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危险活动。家属应学习癫痫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定期陪同患者复诊,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治疗需重点关注基础疾病管理、药物选择、并发症预防、护理细节及长期随访。主要涉及控制发作与保护脑功能、调整抗癫痫药物剂量、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误吸与压疮、评估合并用药相互作用五个方面。
1、控制发作与保护脑功能:
老年人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差,需在5-10分钟内快速终止发作。静脉注射地西泮或劳拉西泮为首选,同时需心电监护防止呼吸抑制。发作超过30分钟可能造成海马神经元不可逆损伤,必要时需气管插管维持通气。治疗期间应监测血氧饱和度与脑电图变化。
2、调整抗癫痫药物剂量: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影响药物代谢,丙戊酸钠需减少初始剂量30%-50%。苯妥英钠蛋白结合率高,低白蛋白血症患者需监测游离药物浓度。左乙拉西坦等新型抗癫痫药物优先考虑,避免使用肝酶诱导剂如卡马西平加重骨质疏松。
3、监测生命体征:
每小时记录血压、心率、体温变化,老年患者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而非非甾体抗炎药,防止肾功能损害。持续心电监护可早期发现应激性心肌病,肌酸激酶升高提示横纹肌溶解风险。
4、预防误吸与压疮:
发作后24小时内保持侧卧位,床头抬高30度。每2小时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降低剪切力。吞咽功能评估前禁止经口进食,必要时留置鼻胃管。口腔护理每日3次预防吸入性肺炎。
5、评估合并用药相互作用:
华法林与丙戊酸联用需调整抗凝剂量,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降低癫痫阈值。详细记录降压药、降糖药使用时间,避免低血压或低血糖诱发再次发作。质子泵抑制剂影响抗癫痫药吸收,需间隔2小时服用。
老年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恢复期应维持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补充维生素D 800IU预防跌倒。康复训练从床上被动关节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平衡练习。家属需学习发作时的体位管理与急救药物使用,定期复查血药浓度与骨密度。建议佩戴医疗警示手环,记录发作形式与持续时间便于随访调整方案。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