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带状疱疹后腋窝疼要警惕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马齿苋加白矾能治带状疱疹吗?

马齿苋加白矾对带状疱疹的辅助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但需结合规范医疗干预。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药物、止痛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及中医辅助疗法。

1、抗病毒药物: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规范治疗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早期用药可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2、止痛治疗:

神经痛是主要症状,轻中度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严重疼痛需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如加巴喷丁。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需考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专业治疗。

3、局部护理:

马齿苋含黄酮类物质可能缓解炎症,白矾有收敛作用,但二者组合缺乏临床证据支持。皮损处可冷敷或使用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4、免疫调节:

免疫力低下易诱发带状疱疹,患者应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复发风险。

5、中医辅助:

中医将带状疱疹归为"蛇串疮",除马齿苋外,龙胆泻肝汤等方剂可能辅助治疗。任何中药使用均需中医师辨证施治,不可替代抗病毒核心治疗。

带状疱疹急性期需保持皮损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恢复期可进行温和伸展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视力改变、听力下降或持续剧烈疼痛等特殊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5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进行一级预防。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带状疱疹传染性最强在哪几天?

带状疱疹传染性最强的阶段通常在皮疹出现前1-2天至水疱结痂前。带状疱疹的传染风险主要与病毒活跃程度相关,具体影响因素包括水疱破溃期、免疫状态、直接接触程度、皮疹覆盖面积以及患者年龄。

1、水疱破溃期:

水疱未结痂时,疱液中含有大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此时通过接触疱液或污染物传播风险最高。患者应避免抓挠皮疹,覆盖患处减少病毒暴露。

2、免疫状态:

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复制更活跃,排毒期可能延长至结痂后1周。糖尿病、肿瘤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需加强隔离防护。

3、直接接触程度:

与患者共用毛巾、衣物等密切接触行为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未患过水痘的孕妇、婴幼儿应避免接触患者皮疹部位。

4、皮疹覆盖面积:

多发性皮疹患者病毒载量更高,传染期相对更长。躯干或面部大面积皮疹者需特别注意隔离措施。

5、患者年龄:

老年患者病毒清除能力较弱,结痂时间可能延迟至2-3周。60岁以上患者建议在皮疹完全干燥前保持社交距离。

带状疱疹患者发病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富含锌的牡蛎等海产品,有助于缩短病程。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皮疹未愈时避免游泳等公共活动。未接种疫苗的密切接触者可考虑在暴露后72小时内接种水痘疫苗进行应急预防。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有效吗?

伐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并减轻症状。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有抗病毒治疗、镇痛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及并发症预防。

1、抗病毒治疗:

伐昔洛韦作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更高,能有效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DNA聚合酶。临床数据显示,发病72小时内使用可加速疱疹结痂,降低急性期疼痛程度。同类药物还包括泛昔洛韦和溴夫定。

2、镇痛治疗:

急性期疼痛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严重疼痛可短期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合并重度神经痛时需考虑阿片类药物。疼痛控制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局部护理:

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破溃后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眼部带状疱疹需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保护角膜。

4、免疫调节: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延长抗病毒疗程至7-10天,必要时静脉给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老年患者可考虑注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复发。营养支持对恢复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5、并发症预防:

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需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面神经水肿。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建议采用脉冲射频治疗。眼部并发症需定期眼科随访,听力受损者需耳科干预。

带状疱疹急性期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及精瘦肉。恢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出汗刺激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5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进行一级预防。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儿童膝盖起小米粒要警惕什么?

儿童膝盖出现小米粒状皮疹需警惕湿疹、摩擦性苔藓样疹、过敏性皮炎、传染性软疣及银屑病等皮肤问题。常见诱因包括接触刺激物、免疫异常、病毒感染或遗传因素,需结合皮疹特征与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1、湿疹:

湿疹表现为红色丘疹伴渗出或脱屑,膝盖部位因衣物摩擦易反复发作。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缺陷、过敏原接触有关,需避免抓挠并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若瘙痒明显或渗液增多,建议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抗组胺药物或外用激素治疗。

2、摩擦性苔藓样疹: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因膝盖频繁接触粗糙表面如地毯、沙地导致皮肤角质增生,形成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减少机械摩擦后多可自行消退,顽固者可短期外用润肤霜或弱效激素药膏。

3、过敏性皮炎:

接触洗衣剂、花粉等过敏原后出现的局限性皮疹,常伴明显瘙痒。需排查近期新接触物质,清水冲洗患处后涂抹氧化锌软膏隔离刺激。反复发作需进行过敏原检测。

4、传染性软疣:

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蜡样光泽丘疹,中央可见脐凹,具有接触传染性。避免搔抓防止扩散,多数6-12个月自愈,必要时可通过冷冻或刮除治疗。

5、银屑病:

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膝盖部位可能出现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覆银白色鳞屑。需保持皮肤湿润,紫外线照射可能改善症状,确诊后需长期规范治疗控制复发。

日常需选择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不超过38℃并使用无皂基清洁剂。增加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南瓜和Omega-3深海鱼、亚麻籽的食物有助于皮肤修复。观察皮疹是否扩散或伴随发热、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持续2周不消退或加重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强效药膏刺激儿童娇嫩皮肤。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孩子腿上痒要警惕哪四种病?

儿童腿部瘙痒需警惕湿疹、虫咬皮炎、荨麻疹和接触性皮炎四种常见疾病。这些疾病多与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或外界刺激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抗过敏治疗等方式缓解。

1、湿疹:

湿疹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和剧烈瘙痒。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或环境刺激有关。治疗上需注重保湿护理,使用无刺激的润肤剂,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日常应避免过热环境,穿着纯棉透气衣物。

2、虫咬皮炎:

蚊虫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会导致局部红肿、瘙痒,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常见于夏季或户外活动后。处理时可用冷敷缓解症状,避免抓挠防止感染。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者需使用抗组胺药物,外出时可采取防蚊措施。

3、荨麻疹:

荨麻疹表现为突发的风团样皮疹,伴有明显瘙痒。可能与食物过敏、感染或物理刺激有关。急性发作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慢性荨麻疹需排查潜在病因,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4、接触性皮炎:

皮肤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出现的炎症反应,常见于新衣物、洗涤剂或植物接触后。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丘疹伴瘙痒。治疗需立即脱离致敏原,局部使用抗炎药膏。日常应注意避免已知过敏物质,新衣物需充分洗涤后再穿着。

儿童腿部瘙痒护理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洗浴和使用碱性洗剂。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等,有助于皮肤修复。穿着宜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瘙痒明显时可采取冷敷缓解,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皮肤破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皮肤疾病可能。日常应记录可能诱发因素,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因。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肉瘤 脱肛 胃潴留 间位结肠 急性肾衰竭 输卵管囊肿 1型糖尿病肾病 肾上腺髓质增生 矢状窦旁脑膜瘤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