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15人阅读
牙齿矫正通常对牙槽骨有可逆的生理性影响,但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正畸治疗通过力学刺激促进牙槽骨改建,这一过程在专业操作下是安全可控的。
牙齿移动时,矫治器施加的力度会使受压侧牙槽骨发生吸收,受牵拉侧形成新骨沉积。这种骨改建是牙齿移动的基础机制,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临床常用的固定矫治、隐形矫治等技术均遵循生物力学原理,力度控制在每平方厘米20-26克安全范围内,不会超过牙周组织耐受阈值。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暂时性牙齿松动、轻度酸胀感,这些症状会随骨改建完成逐渐消失。
少数情况下,若矫治力度过大或患者存在牙周疾病,可能引发牙槽骨过度吸收。未控制的牙周炎患者正畸时,炎症可能加速骨丧失;生长发育期儿童过早干预可能影响颌骨发育。这些情况需通过完善的口腔检查、三维影像评估及个性化方案设计来预防。现代数字化正畸技术能精准计算牙齿移动路径,进一步降低风险。
正畸治疗结束后,保持器佩戴阶段对稳定牙槽骨结构至关重要。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矫正,治疗前完善牙周检查,治疗中定期复查牙槽骨状况。日常注意口腔卫生维护,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避免咬硬物。钙质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健康,矫正期间可适当补充乳制品、深海鱼等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