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24人阅读
牙齿上下错位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正畸治疗、手术矫正、调整咬合习惯、修复缺失牙等方式改善。牙齿上下错位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齿早失、颌骨发育异常、外伤等原因引起。
1、佩戴矫治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适用于轻度牙齿错位。活动矫治器可自行摘戴,通过弹性装置施加温和压力引导牙齿移动,需每日佩戴20小时以上。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通过弓丝持续施力,能精准控制牙齿三维移动,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矫治期间需避免啃咬硬物,保持口腔清洁。
2、正畸治疗针对中度错位可采用综合正畸方案。功能性矫治器适用于生长发育期患者,通过改变颌骨生长方向改善错颌。隐形矫治利用透明牙套逐步调整牙齿位置,美观但需严格佩戴。正畸治疗需配合全景片等影像评估,疗程通常1-3年,结束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
3、手术矫正严重骨性错颌需正颌手术联合治疗。上颌骨截骨术可矫正前突或后缩,下颌矢状劈开术能调整下颌位置。手术需在骨骼发育完成后进行,术前术后需配合正畸治疗精细调整咬合关系。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感觉异常,需流质饮食4-6周。
4、调整咬合习惯长期偏侧咀嚼可能导致功能性错位,需通过双侧交替使用锻炼咬肌平衡。吐舌、咬唇等不良习惯可用舌挡等装置纠正。夜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垫减少牙齿磨损。儿童期及时干预可预防错位加重,成人需配合肌功能训练。
5、修复缺失牙缺牙未修复易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种植修复能恢复咬合高度防止错位,固定桥可稳定邻牙位置。活动义齿需定期调整避免压迫牙龈。修复治疗前需评估牙周状况,严重牙槽骨吸收者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
牙齿上下错位患者日常应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避免碳酸饮料侵蚀牙釉质。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错颌倾向,儿童替牙期每半年进行咬合评估。正畸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出现托槽脱落或矫治器不适及时复诊。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钙磷,咀嚼粗纤维食物促进颌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