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00人阅读
牙齿总是从内到外坏可能与牙釉质发育不全、龋齿、牙髓炎、牙周病、长期酸性饮食等因素有关。牙齿从内到外损坏通常表现为牙体变色、敏感疼痛、龋洞形成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 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釉质发育不全多与遗传或婴幼儿期营养不良有关,导致釉质结构薄弱易被侵蚀。患者牙齿表面可能出现白垩色斑块或凹陷,后期易发生内部崩解。日常需使用含氟牙膏加强矿化,严重时可进行树脂填充或全冠修复。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氟化钠凝胶、护牙素等。
2. 龋齿进展龋齿由细菌产酸腐蚀牙体引起,初期表现为釉质脱矿,随病变深入可形成开放性龋洞并波及牙髓。典型症状包括进食冷热敏感、自发疼痛等。治疗需清除腐质后填充,常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等材料。若已引发牙髓感染,则需根管治疗。
3. 牙髓炎扩散牙髓炎多由深龋未及时处理导致,炎症向根尖扩散可能引起牙根吸收或根尖周脓肿。患者常出现咬合痛、牙龈肿胀等症状。急性期需开髓引流配合甲硝唑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后期需完善根管治疗。
4. 牙周病破坏重度牙周炎可造成牙槽骨吸收,使牙根暴露并增加根面龋风险。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晚期需牙周夹板固定或拔除患牙。
5. 酸性饮食侵蚀长期摄入碳酸饮料、柑橘类水果等酸性食物会导致牙齿脱矿软化,尤其易从薄弱部位开始崩解。建议饮用酸性饮品后及时清水漱口,使用抗敏感牙膏如舒适达修复牙膏,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日常应限制高糖及酸性食物摄入,选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与口腔检查。出现持续性牙痛、牙龈肿胀或牙齿明显缺损时,须及时就诊口腔内科或牙体牙髓科,避免病变持续发展导致牙齿丧失。对于已发生严重缺损的患牙,可考虑嵌体或全冠修复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