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18人阅读
牙床突出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周病、牙齿排列异常、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正畸治疗、手术治疗、口腔护理、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导致颌骨形态异常,表现为上下颌前突或牙槽骨过度发育。这类情况多伴随牙齿拥挤或咬合紊乱,早期可通过儿童期功能性矫治器干预,成年后需结合正颌手术与正畸联合治疗。遗传性牙床突出通常无法通过单纯正畸完全矫正,需由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评估骨性畸形程度。
2、不良口腔习惯长期吮指、口呼吸、舌推力等习惯会导致上前牙唇向倾斜及牙槽骨前突。儿童替牙期持续存在这些行为时,可能造成骨性II类错颌畸形。建议家长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必要时使用舌挡、唇挡等矫治装置,配合肌功能训练改善颌面部肌肉平衡。
3、牙周病慢性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后,剩余牙齿可能出现病理性移位,表现为前牙扇形散开和牙龈突出。这种情况需先控制炎症,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含漱液、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西吡氯铵含片等药物,待牙周稳定后再通过正畸治疗重新排列牙齿。
4、牙齿排列异常严重深覆颌或反颌可能造成牙床视觉性突出,常见于牙弓狭窄伴牙齿拥挤的患者。轻中度病例可采用隐形矫治器或固定托槽矫正,对于伴有颌骨发育不足者可能需要配合扩弓治疗。正畸过程中需定期拍摄X光片监测牙根及牙槽骨状态。
5、颌骨发育异常上颌骨过度前突或下颌骨发育不足会导致明显的凸面型面容,这类骨性畸形通常需要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术前需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手术方案可能包括LeFort I型截骨术或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需配合1-2年正畸精细调整咬合关系。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硬食物减少颌骨负担,使用含氟牙膏维护口腔卫生,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存在口呼吸习惯者夜间可尝试闭口贴,睡眠时保持正确体位有助于减轻面部肌肉压力。若牙床突出伴随咀嚼功能障碍或颞下颌关节疼痛,建议尽早就诊口腔正畸科或颌面外科评估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