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23人阅读
牙龈瘤手术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处理、药物止血、缝合止血、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牙龈瘤手术出血通常由凝血功能异常、术中损伤血管、术后护理不当、局部感染、肿瘤血管丰富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对出血部位进行持续按压10-15分钟,通过物理压迫帮助血管收缩止血。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或小静脉出血,操作时需保持压力均匀,避免反复查看伤口。若出血浸透敷料,应叠加新纱布继续按压而非更换。
2、冷敷处理术后24小时内用冰袋隔毛巾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冷敷时禁止直接接触创口。
3、药物止血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氨甲环酸片、凝血酶冻干粉等止血药物。云南白药可口服或局部撒布,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发挥作用,凝血酶冻干粉需配制成溶液后湿敷。药物使用需排除禁忌证,如血栓病史者禁用氨甲环酸。
4、缝合止血对于动脉性出血或创面较大的情况,需由医生采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止血。缝合可闭合损伤血管并减少创面渗出,术后7-10天拆线。深部出血可能需结扎血管,必要时配合电凝止血。
5、及时就医若出血呈喷射状、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头晕心慌,应立即就诊处理。大量失血可能导致休克,需静脉补液或输血。术后感染引发的继发出血需联合抗生素治疗,肿瘤复发引起的出血需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吮吸动作及剧烈运动,进食温凉流食减少刺激。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氯己定含漱液轻柔漱口,禁止吸烟饮酒。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异常疼痛需及时复诊。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控制血压异常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