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6人阅读
腰部骨折后出现酸痛可能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局部肌肉痉挛、神经刺激或活动不当有关。腰部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等症状。
骨折初期由于骨膜和周围软组织损伤,会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酸痛感。骨折断端微动可能刺激周围肌肉持续收缩,导致乳酸堆积引发酸胀。骨折愈合中骨痂形成时局部压力增高,也可能压迫神经产生放射性酸痛。长期卧床或固定姿势可能使腰背肌肉废用性萎缩,在恢复活动时出现酸痛。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时,神经根受压会加重酸痛症状。
骨折后3-4周进入软骨痂期,此时断端稳定性差,过早负重可能加重酸痛。骨折愈合后期若存在畸形愈合,可能改变腰椎生物力学结构,导致慢性腰肌劳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因骨代谢异常,愈合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持续性酸痛。病理性骨折患者若原发肿瘤未控制,癌细胞浸润可刺激周围神经丛。少数患者可能因瘢痕组织粘连神经根,导致长期酸痛不适。
建议骨折后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进度,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枕,保持腰椎生理曲度。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避免久坐久站及提重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扶住腰部。若酸痛持续加重或伴下肢麻木,需及时排除神经压迫或内固定松动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