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77人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非必须手术,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神经压迫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及保守治疗效果,常见干预方式有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硬膜外注射、椎间孔镜手术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约80%可通过非手术方式改善症状。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2周,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物理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等可减轻神经根水肿。若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马尾综合征,则需考虑手术。微创椎间孔镜手术能精准摘除突出髓核,开放手术如椎板切除减压适用于严重病例。
手术干预适用于特定情况。当突出物巨大压迫脊髓或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时,手术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术后需佩戴腰围4-6周,避免弯腰负重。复发型突出伴椎管狭窄者可能需融合手术。但手术存在神经损伤、感染等风险,术后仍需持续康复锻炼加强腰背肌力量。
建议患者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日常用正确姿势搬运重物。游泳、小燕飞等运动可增强脊柱稳定性。若出现下肢放射痛加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应立即就医评估手术指征。治疗方案需由脊柱外科医生根据MRI结果个体化制定,不可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