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产科

产后瘦肚子操有用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供血不足手指操有哪些?

脑供血不足患者可通过手指操改善血液循环,主要有搓手操、握拳操、弹指操、对指操、旋腕操等。脑供血不足可能与颈椎病、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搓手操

双手掌心相对快速摩擦至发热,通过刺激手部末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该动作能激活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对改善上肢及脑部供血有帮助。每日可重复多次,尤其适合晨起后或久坐时进行。

2、握拳操

缓慢用力握拳保持5秒后完全张开手指,重复进行可增强手部肌肉泵作用。该动作通过交替收缩舒张促进静脉回流,对预防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有效。注意握拳时避免指甲刺伤掌心。

3、弹指操

用拇指依次弹拨其余四指指腹,从食指至小指循环进行。这种精准的末梢刺激能反射性引起脑血管扩张,特别适合伴有手指麻木症状的患者。操作时应保持适度力度避免关节损伤。

4、对指操

双手十指分别相对叩击,从拇指到小指顺序进行。该动作通过双侧对称运动协调左右脑血流,同时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建议每次叩击20-30下,注意力道均匀。

5、旋腕操

手腕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旋转,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旋转动作能牵拉穿过腕部的血管神经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旋转幅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速度宜缓慢均匀。

进行手指操时应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配合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脂。建议每日早晚各练习10分钟,若出现头晕加重或手指疼痛需立即停止。脑供血不足患者还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症状持续不缓解者需及时就医排查动脉狭窄等器质性病变,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等改善循环药物。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小儿排气操的方法?

小儿排气操的方法主要有腹部按摩、蹬自行车运动、屈膝压腹、俯卧抬腿、背部拍打等。这些方法通过物理刺激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缓解婴幼儿肠胀气、肠绞痛等不适。

1、腹部按摩

让婴儿平躺,家长用温暖的手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动作需缓慢均匀,每次持续5-10分钟。按摩能刺激肠道神经反射,促进气体向下移动。注意避开刚进食后操作,力度以皮肤轻微凹陷为宜。若婴儿哭闹抗拒需立即停止。

2、蹬自行车运动

握住婴儿脚踝模拟蹬自行车动作,双腿交替向腹部轻柔屈伸。每组10-15次,每日可重复进行。该动作通过髋关节活动带动结肠蠕动,特别适合排便困难的情况。操作时需托住婴儿臀部保持稳定,避免过度牵拉髋关节。

3、屈膝压腹

将婴儿双膝屈曲轻轻压向腹部,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8-10次为一组,每日2-3组。这种体位能增加腹内压力,帮助排出积存气体。注意观察婴儿表情,出现不适需暂停。早产儿或脐疝患儿应避免此动作。

4、俯卧抬腿

让婴儿俯卧位趴在家长腿上,单手托住腹部,另一手交替抬起下肢。每次抬腿保持3秒,重复6-8次。重力作用结合肌肉牵拉可促进降结肠排气。操作时需确保婴儿口鼻通畅,新生儿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5、背部拍打

竖抱婴儿使其头部靠于肩部,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拍打1-2分钟,可与拍嗝动作结合。震动传导能松解肠道黏连的气泡,对喂奶后胀气效果显著。拍打力度以发出闷响为宜,避免脊柱直接受力。

进行排气操前应确保环境温暖,选择婴儿清醒安静时操作。每种动作每日可重复2-3次,建议在两次喂奶之间实施。若腹胀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呕吐、血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肠套叠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喂养时注意拍嗝、控制进食速度,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产气食物摄入。通过规律排气护理配合合理喂养,可有效预防婴幼儿功能性胃肠不适。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眼部保健操怎样做的?

眼部保健操可通过眼球转动、穴位按摩、热敷冷敷交替、远眺训练、闭目养神等方式进行,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和预防近视。

1、眼球转动

双眼平视前方,头部保持不动,眼球缓慢向上看至极限,停留2秒后向下看,重复5次。随后左右转动眼球各5次,最后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5圈。该动作可锻炼眼外肌,改善眼球灵活性,适合长期用眼后放松。

2、穴位按摩

用拇指指腹轻按攒竹穴眉头凹陷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太阳穴眼角外侧凹陷各10秒,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按摩前需清洁双手,避免压迫眼球。此方法能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眼睑痉挛和干涩症状。

3、热敷冷敷交替

先用40℃左右热毛巾敷眼1分钟,促进睑板腺分泌;再用冷藏后的湿毛巾敷30秒,收缩血管减轻充血。交替进行3组,可改善麦粒肿或视疲劳导致的红肿,但急性结膜炎患者禁用此法。

4、远眺训练

选择6米外固定目标凝视20秒,再将视线移至30厘米近处物体注视20秒,交替进行10组。该训练能调节睫状肌张力,特别适合长期近距离用眼人群,建议每小时练习1次。

5、闭目养神

双手搓热后掌心轻覆于闭合的眼睑上,保持5分钟深呼吸。黑暗环境可促进视网膜视紫红质再生,掌温能放松眼轮匝肌。午间或睡前练习效果更佳,可配合冥想音乐增强舒缓效果。

建议每天上午、下午各完成1次全套眼部保健操,持续用眼1小时后应穿插单项练习。操作时保持环境光线柔和,力度轻柔避免挤压眼球。青少年及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需特别注意手部清洁,糖尿病患者慎用力按摩眼周。若出现眼痛、视物模糊或闪光感应立即停止并就医,这些动作不能替代医学验光或眼科治疗,定期专业检查仍是维护眼健康的基础。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排气操一天做几次?

排气操一般每天可重复进行2-3次,具体次数需根据个体耐受度和胃肠功能状态调整。

排气操作为促进胃肠蠕动的物理干预方式,其频率设定需考虑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健康人群在餐后1小时进行轻柔的腹部按摩配合屈膝压腹动作,能帮助气体排出并缓解饱胀感。单次持续时间建议控制在5-10分钟,动作幅度应由小渐大,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导致内脏牵拉不适。对于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频次,但单日总操作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特殊情况下需调整操作频率。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限定次数的床上翻身运动替代常规排气操。婴幼儿进行抚触按摩时,单日操作应限制在2次以内,且需避开喂奶前后半小时。存在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急腹症时禁止任何形式的腹部按压操作。妊娠中晚期孕妇进行改良版侧卧抬腿运动替代传统排气操,单日不超过2次。

进行排气操前后应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出现持续腹痛或呕吐需立即停止。长期依赖物理排气者应排查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等基础疾病。建议搭配规律饮食和适度步行,建立每日固定排便时间,减少产气食物摄入。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腹胀仍无改善,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评估胃肠动力功能。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腰椎间盘突出锻炼操?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进行适度的锻炼操,有助于缓解症状并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适合的锻炼方式主要有五点支撑法、小燕飞、游泳、平板支撑、猫式伸展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动作,避免加重损伤。

1、五点支撑法

仰卧位屈膝,以双足、双肘及头部为支点,缓慢抬高臀部至最高点后保持数秒。该动作可增强腰背肌力量,减轻椎间盘压力。急性发作期应避免,锻炼时出现疼痛需立即停止。

2、小燕飞

俯卧位四肢伸直,同时抬起头部与下肢使身体呈弓形。此动作能改善腰椎生理曲度,但需控制幅度避免过度后伸。建议每天分组练习,单次维持时间不超过10秒。

3、游泳

水中浮力可减轻腰椎负荷,蛙泳和仰泳姿势最为适宜。水温需保持适中,避免受凉引发肌肉痉挛。每周锻炼3-4次,每次不超过40分钟,注意避免剧烈转身动作。

4、平板支撑

通过核心肌群等长收缩增强稳定性,需保持头颈腰臀成直线。初期可从30秒开始逐步延长时间,椎间盘突出严重者需谨慎,不当姿势可能加重神经压迫。

5、猫式伸展

跪姿交替完成腰部拱起与下沉动作,能改善椎间盘营养供给。动作需缓慢柔和,配合呼吸节奏进行,每组重复8-10次,有助于维持腰椎活动度。

锻炼时应穿着透气服装,选择硬度适中的垫子,运动前后做好热身与放松。避免久坐久站,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若锻炼后出现下肢麻木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复查。日常可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建议采用侧卧屈膝体位。所有锻炼需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追求强度与时长。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胃结核 声带麻痹 肱骨干骨折 甲状腺肿瘤 桡神经麻痹 杀鼠剂中毒 脑血栓后遗症 皮下T细胞淋巴瘤 1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